“三不出一不上交”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视野下的“余庆经验”
日前,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世纪阳光小区业主因物业拒绝履行开发商合同,一气之下聚众将该小区大门围个水泄不通。得知情况后,该县县政府立即指派相关部门前往维持秩序,并聘请专业律师前往参加调解,及时有效地化解了此次纠纷,维护了当地的和谐稳定。
这只是当地创新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拓展新时代“三不出一不上交”(即:“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社会治理“余庆经验”的一个缩影。
2012年11月,时任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的孟建柱对“余庆经验”作出肯定与批示。同年12月,中央综治办行文向全国推广。近年来,该县先后5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更是在2013、2017年,两次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
面对诸多的成绩和肯定,余庆县县委副书记、县委政法委书记余小勇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党建为引领,用‘一核多元、源头治理’的新思路来推动‘三不出一不上交’经验的提档升级,这就是我们学习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内涵,也是新时代社会治理‘余庆经验’的基本内容。”
共建
党旗领航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大合力
“这是我的地,补偿都是我的,为啥要分给别人……”
由于情绪太激动,在余庆县小神寨村“党代表工作室”里村民包某翻来覆去就是这句话,根本不管别人说什么。
眼看调解难以进行下去,余庆县白泥镇明星社区副主任李贳汶随即递过去一杯刚泡好的热茶。半杯茶下肚,看着慢慢平静下来的包某,即夸他:性格直爽,关心过村子里的困难老人,有良心,属于通情达理的朴实村民;然后在为其讲述相关法律法规,就这样这一块地引发的纠纷在该村“党代表工作室”中消散于无形。
“‘党代表工作室’在我们县已经是各村的‘标配’了。群众困难在哪里,党员干部就做到哪里,这不仅要说更要做。”李贳汶在采访中告诉记者。
据悉,余庆县在本省率先选派优秀干部担任各基层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在政绩考核中“层层负责、层层担责”,实行差异化管理、个性化考核,为每个单位“量身订做”、“同场竞技”。形成了诸如“党代表工作室”、敖溪镇“党员110”等一系列群防群治品牌。
自2013年以来,余庆县各级综治中心共受理各类诉求6500余件,98%以上均得到妥善处理。该县各类矛盾纠纷得以有效化解率达95%以上,实现了“三不出一不上交”的工作目标,推进了协同治理。
“‘共建’是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基础。”余小勇介绍说,余庆创新开展“大党建+大综治”模式,形成了“党政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共建机制,凝聚出基层社会治理强大合力。
共治
打破传统让社会各界参与社会治理
家住余庆县白泥镇春景村的杨光权是当地是有名的“老好人”,因为爱帮助人,大家都喜欢叫他“万事通老杨”。
老杨很健谈,年过六旬的他并不是村子里的人民调解员,但无论村子里发生什么事都会找上他,每次他都会热心帮助别人,这一帮就是十多年。
在老杨的带领下,记者在村子里逛了一圈后发现该村文体广场、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积德榜和文化墙,法治氛围十分浓郁。据老杨介绍,近年来,在余庆开展的法治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广场、进景区、进学校、进家庭”等六进活动下,这些氛围也已是其他村子的“标配”了。
“‘皇权不下县,县下行自治’。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社会自治的传统。那么如何完善自治机制就是我们工作中重心。”余庆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王飞认为,社会自治的程度反映着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程度,社会自治越发展,民主政治就越发达,社会生活就越有活力,社会稳定的基础就越巩固。
因此,余庆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双选”、“双议”、“双评”、“双亮”聚民心的“四双四民”自治模式,改变了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确保社会治理过程人民参与、成效人民评判、成果人民共享。
记者在一份统计上看到,近年来,余庆90%以上的社会矛盾全部导入到法治轨道上予以解决,充分发挥法治对社会治理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
“‘共治’是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关键。”王飞指出,法治太硬、德治太软、自治太任性,余庆将“三治融合”张弛有度,把法治的自上而下与德治、自治的自下而上结合起来,上下对接、诉求畅通,形成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改变政府了“单兵作战”的模式。
共享
综治文明促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
采访的最后一日,记者来到了余庆县的敖溪镇。天空一直阴沉沉的,刚进镇子记者就被远远的一处建筑吸引了,场地有约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上边有顶棚,但下边又空空如也,这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好在没过多久,敖溪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娄方顺为记者给出了答案。原来,此处是该镇在2015年投入资金600万元建立的“敖溪镇精神文明事务中心”。
据娄方顺介绍,以前镇子里有人办酒席都是沿街办,争夺车位、堵塞交通、堵塞人行道、晚上噪音、酒席污水乱排、杂物乱堆乱放,非常容易引起矛盾纠纷。现在镇将红白事务集中固定场所办理。并商议出台了礼金标准的指导性文明公约,减少了相互攀比,融洽了邻里关系。
“只有让群众享受到治理的成果,大家才会去保护成果,维护‘综治文明’创建。”余小勇说,为此,我们积极开展综治文明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的“四进”活动,推行“微治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多年来,余庆县通过综治文明创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经验正在向“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社会治理综合经验转变,全县的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5%以上,在继承和发展“枫桥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了更符合贵州特色的“余庆经验”道路。
余庆县县委书记谭诤说,“‘余庆经验’的实践表明,唯有与地方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才能牢牢紧扣新时代新使命,适应新矛盾新要求,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为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王家梁 王鹤霖 蔡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