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资源配置 释放审判活力
——浙江宁波江北法院新型审判团队运行机制调查
作者 余建华 凌宇磊
“改革是第一生产力”,对案件办理来说也是如此。在立案登记制改革深入推进、法院收案数不断增长、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期待持续提升的当下,新型审判团队运行机制对解决案多人少难题、提升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浙江省司改首批试点法院”之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顺应司改趋势,将新型审判团队的构建与内设机构改革、三大机制建设融合谋划、统筹部署、一体推进,优化资源配置,集聚改革效应,释放审判活力,在最大程度释放团队潜能的同时,确保司法责任制落到实处。2017年江北法院二审改判发回瑕疵率降至0.78%,月均存案工作量减少至1.69天,一线法官人均办案数较改革前增加25%。
江北法院如何推进新型审判团队运行机制?日前,记者赴该院展开调查。
优化资源配置
重组审判团队
白天忙开庭,晚上写判决书,这是许多法官的真实工作写照。可即便如此,桌面上的案卷仍旧不见少,等待立案的当事人也还在排着队。
“江北地处宁波经济中心地带,民商事案件基数较大,新型案件多发,法院收案数逐年攀升。”江北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永宗说,“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打破了原来传统的庭室行政化管理模式,形成了扁平化的审判管理新格局。”根据扁平化管理模式,江北法院构建了“三中心、两部、一局+两庭”的机构布局。其中,三中心为诉讼服务中心、司法政务中心和审判管理中心,两部为刑事行政部、民商部,一局为执行警务局,两个法庭不变。通过内设机构改革及其实质化运行,打破了庭室壁垒,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经整合,综合部门协调会议减少了36%,流程审批减少了20%。
“推行团队重组、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是我们的又一措施。”杨永宗介绍,“我们从审判资源配置入手,在审判执行的主要部门和人民法庭内组建短小精悍、运转灵便的办案团队。组建了‘1+N+N’简案团队、‘2+1+1’难案团队、‘1+1’刑事团队,以及‘1+2+1’行政团队四种模式,形成了以员额法官为核心,团队成员间分工配合、密切协作的新型办案团队。庭长、副庭长直接编入办案团队办理案件,主要精力从过去的行政管理转向执法办案。”
记者了解到,该院的难案团队由2名业务精通的员额法官、1名优秀但未入额的法官及1名书记员组成,专司疑难复杂案件。难案团队的法官助理为员额法官的后备人选,需经严格筛选,通过协助难案办理,积累审判经验,实现员额法官的进阶式养成。其余未入额法官和法官助理均纳入简案团队,配置至诉讼服务中心,从事调解、草拟裁判文书等工作,缓解未入额法官不能开庭的政策冲击,延伸法官助理的履职空间。经双向选择和党组确定,江北法院重新组建审判团队12个,其中“2+1+1”难案团队2个、“1+N+N”简案团队6个、刑事团队3个、行政团队1个。
王玮瑶,是华东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的“80后”。2013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北法院。2017年,办了三年案子的王玮瑶和许多年轻法官一样,脱下法袍,坐到了法官助理的位置上。“她思维敏捷、清晰,是一位得力助手。”“70后”员额法官邹娟对这位“助理”很是满意,“过去的司法辅助人员只有书记员,大多是非法学专业的文员,且一般一个合议庭三个法官才配一个书记员,很多程序性的工作都是法官一手抓,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在法官助理为我分担了大量的程序性工作。”同邹娟一样,自从配备了法官助理,入额法官能够明显感觉到工作更轻松,效率更高了。
“核对判决书、调查取证、鉴定等工作法官助理可以独立完成,理清思路后,一些简单的裁判文书也可以由法官助理代拟初稿,这样我就能把主要精力放在一些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上。”邹娟说。
“通过组建审判团队,推动院(庭)长和更多的优秀办案骨干回归一线,把司法责任制改革落到实处,就是要保障员额法官的主体地位,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担的责担起来,真正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江北法院副院长葛先国说。
通过优化配置审判团队,该院实现将优势资源向审判一线集中,在办案法官人数未增加的情况下,参与办案的力量明显增强,审判活力得到显著释放。2017年以来,一线法官人均办案数量明显上升,案件平均审理时间为45天,较改革前减少了17天,无超审限案件。
创新团队管理
激发办案活力
“我们这么多人的案子这么快就判下来了!”今年2月,王某拿到判决书时如此感慨道。2018年初,宁波某电子加工企业因资金问题停产,原告王某等23名工人与被告该企业就工资发放问题发生争议。因每名工人涉及赔偿数额较小,江北法院便将案件移交速裁调解组办理。速裁调解组法官王媛媛承接此案后,先后组织双方进行庭前质证,将王某等23名工人的薪酬情况、入职时间、损失承担等个别问题和共性问题逐一分类,并进行核对,对员工采取集中审理的方式,当庭判决该公司承担工人相应工资,从立案到判决,短短十余天时间,法院就送达了判决书。
面对案件数量激增的局面,江北法院通过“诉前化解—立案调解—简案速裁—繁案精审”四步解纷,实现民事案件“二八分流”,即院机关80%以上民事案件在诉讼服务中心化解。立案后,除10%左右的特定案件外,将最简单的案件分流至调解工作室开展诉前调解,发挥品牌调解优势;其他案件当天流转至简案团队,由该团队挑选90%以上案件办理,剩余10%以下的案件两至三天内分流至难案团队,实现了简案快办、难案精审。
“通过繁简分流,让我们年轻法官审理简单案件,既可以让我们在办案效率上有明显提升,又可以让经验丰富的老法官腾出时间办理复杂、疑难案件。”王媛媛说。
“实现案件繁简分流,不仅要将简案筛选出来迅速化解,还得借助社会力量介入和信息化手段的推进。”江北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负责人周晓钧作为“案件过滤”的重要参与者有着清醒的认识。
同时,为了鼓励能者多劳,激发办案活力,江北法院克服了随机分案伴生的平均分案弊端,在随机分案的基础上创设分案轮空规则,对低效率的审判团队设置分案轮空条件,并将轮空结果与绩效考核及奖金分配挂钩,鼓励有能力的审判人员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提升团队运行效果。并且江北法院层层落实指标,明确各团队每月结案数应大于收案数的10%,同时在办案质效数据的统计上具体到个人、通报到个人,形成比学赶超办案氛围,2017年该院同期结案率为99.9%。
“重新制订的绩效考核及奖金分配办法,是新审判团队组建后,我院激发干警办案活力的有力举措。”江北法院政治处主任朱亚芸介绍说,“与以往法院考核方式不同的是,现在我院的考核对象具体到个人,但是在整个团队中,员额法官的绩效考核以审判团队办案工作量为主,考核等级直接影响团队其他人员的业绩考核,从而引导团队内部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形成办案合力。”同时江北法院在严格落实薪酬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奖励力度,奖勤罚懒,从而充分调动了一线办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激发了干警的办案活力。
促进经验共享
提升裁判品质
“审判团队既是办案责任主体,也是基本管理单元,形成灵活应对案件变化和审判工作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我们对审判团队的要求是真正实现‘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江北法院副院长杨江敏说。
江北法院对审判组织结构进行了改革,除了清单式列明的需要院庭领导审核签发的18种法律文书类型外,其余所有法律文书均由主审法官签发,院长、副院长不再签发非自己主审的案件的法律文书,真正落实了“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去年审委会讨论案件7件,同比司改前减少了87.1%。
放权之后,法官的职业尊荣感和责任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当谈及签发自己第一个案件时的心情,江北法院青年法官邹永明坦率地说:“自豪之感油然而生,在那一刻感觉自己真的是法官。放权之前,总想到有庭长把关,粗粗校对一遍,就交给庭长;放权之后,写判决书时是字斟句酌,校对时不大声诵读三遍,不敢发出去。”
为了让审判团队“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江北法院要求审判团队成员加强学习,切实提高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加强沟通协调,严格按照审判工作节点要求,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保障工作的衔接,确保案件的质量和效率。江北法院在努力对审判工作进行合理权责匹配的同时,通过改善和强化行政领导权、审判管理权来加强监督,引导法官廉洁自律、为民司法,支持法官提高司法能力,防止权力“跑偏”。据悉,江北法院还完善了《关于案件评查的若干规定》,通过常规评查、专项评查和重点评查三种形式开展定期和不定期评查,重点评查上级法院发回改判案件、政法委确定的评查案件、申诉案件等,每年办案人员被常规抽查案件平均不少于每人12件,以规范司法行为。2017年,江北法院共评查案件632件,发布通报26期。
审判团队办案“自由”了,是不是就万事无忧了?当然不是。办案过程中难免遇到“坎儿”。遇到疑难复杂案件拿不准怎么办?为此,江北法院出台了《专业法官会议工作规定》,将争议大和审限长的案件纳入专业法官会议讨论范围,并灵活设置庭专业法官会议、条线专业法官会议、跨条线专业法官会议三类,搭建疑难问题咨询平台,促进经验共享,为法官裁判提供智力支持。2017年,江北法院二审改判发回瑕疵率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下降后的指标位居浙江省前列。
此外,江北法院还不断延伸专业法官会议的功能,将这一制度引入审判活动质量评查活动中,使质量评查活动更具科学性和专业性。
“我们最近开展了文书质量评查和优秀文书评选活动。在审判团队互评后,由专业法官会议进行复评,这样的评查结果更具公信力和说服力。”葛先国介绍。
“孤军奋战,其力有限;团队合作,事半功倍。审判团队运行效果对缓解人案矛盾、提升司法公信力意义重大。”杨永宗说,在司法改革的大潮中,江北法院将继续发挥先行先试的首创精神,勇于改革,及时总结,适时调整,探索最符合江北实际的团队运行模式,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原文链接: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8/06/id/33737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