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理论研究 >

规范延长审限和延期开庭重在协同

时间:  2018-05-11 10:59
各级法院要牢固树立系统思维、精准思维和责任思维,通过能力协同、管理协同和保障协同,推动《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严格规范民商事案件延长审限和延期开庭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虽然仅有短短六条,但却聚焦了打基础、利长远的重要事项,把准了提质效、树公信的关键抓手,反映的是民心所向、发展所需、责任所指。
 
笔者认为,严格规范民商事案件延长审限和延期开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法院牢固树立系统思维、精准思维和责任思维,通过能力协同、管理协同和保障协同,推动《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能力协同。《规定》虽侧重于对审判效率进行规范,但绝不意味着对案件办理质量和效果方面要求的偏废或忽略。它旨在推动,民商事案件办理在提速的同时提质、提效,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面对严格的审限审批程序、案件延期开庭限制及相关司法公开要求,法官能力是核心利器。一方面,要强化正向指引。要引导法官认识到,审限等方面的严格要求有利于推动均衡结案、缓解办案压力,法官是落实者、践行者,更是受益者,从而增强落实《规定》的主动性。要强化教育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庭审观摩、业务评比等活动,推动司法能力应时而变。另一方面,要突出反向倒逼。将法官落实情况严格与员额的进退流转等事项结合起来,推动法官与规范对表、向先进对标,练就出业务的“金刚钻”,打造出能力的“升级版”。
 
管理协同。司法责任制改革强调放权,但审判管理非但不能因此放松,而且还要在适应新形势的转轨中进行巩固和加强。对审限延长和延期开庭进行规范本身就是审判管理的重要内容。身处管理层的院庭长首先要发挥好表率作用,对《规定》内容精准、示范地予以执行,以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带动生成系统集成效应。通过审批审限延长等事务,要对重点案件、重点人员、重点症结始终做到底数清、情况清、思路清,要以求是的态度查问题,以求证的心态寻出路,善于直面审判管理中存在的短板弱项。要注重运用大数据思维,对影响和制约案件审判效率的各类障碍及时分类归项、总结分析,以审判管理的新格局实现审判质效的新境界。
 
保障协同。在当下决战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攻坚战役中,法院人员部分向执行条线倾斜。在此背景下,要合理配置民商事条线的人力资源,通过明晰人员职责、组建新型审判团队等方法,释放要素、盘活资源,最大限度实现“田忌赛马”效应。要加速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既要在案件办理上大力采取要素式审判方式,强化表格式、令状式、要素式裁判文书运用,以科学的方法指引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减少案件增量,减轻法官办案压力。要重视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电子档案生成、庭审智能语音输入系统等方面的引进、运用和完善,通过科技手段的革命让法官更专注于审判核心事务,以此带动办案效能的飞跃。(周陈华 腾 玮)
 
(原文链接: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8-05/10/content_138747.htm?div=-1)
来源: 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李彩霞)
  • 版权所有:中共武威市委政法委员会 陇ICP备2000037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60202000288号
  •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能源大厦12楼 服务电话:0935-2219679 网站邮箱:wwzfx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