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理论研究 >

努力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新机制

时间:  2017-10-16 11:18
搭建分流平台 优化资源配置
 
努力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新机制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法院院长 王爱新
 
近年来,为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矛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正高效司法的期待,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法院创新思路、多措并举,通过搭建案件分流平台,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等方式,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新机制,有效畅通了社会矛盾疏导渠道,促进了审判质效的提升。今年1-9月份,共新收各类案件17262件,审执结13480件,结案标的额34.6亿元。其中,诉前分流案件2953件,诉讼案件收案同比下降10.4%;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为85.6%,同比上升8.4%;速裁团队收案1260件,占全院同期诉讼案件收案17.2%,实现了审执效率的大幅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搭建“三级分流”平台 畅通纠纷解决渠道
 
以诉讼服务中心为中枢,构建综合分流平台。以提供全方位诉讼服务为目标,强化诉讼服务中心软硬件升级,建立近3000平米诉讼服务中心,并实行实体化运作。升级后的诉讼服务中心具有“九大功能”、分为“七大区域”。“九大功能”即诉讼引导、信息查询、材料收转、信访咨询、判后释疑、登记立案、多元调解、公证送达、速裁确认功能;“七大区域”即诉讼引导区、信访窗口服务区、电子自助服务区、休息等候区、登记立案区、多元调解区、速裁确认区。诉讼服务中心内共设有三个调解室:即人民调解室,是我院与区司法局联合设立的,由我们提供办公场所,由司法部门派出2名调解干部,在全市率先成立的。对于婚姻家庭、相邻权纠纷、医患纠纷、物业纠纷等适合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的都纳入了调解范围,实现了诉讼调解与诉讼外调解机制的优势互补。今年以来,共司法调解案件230件。人民陪审员调解室,由人民陪审员对诉讼当事人开展诉前调解,依法告知当事人诉讼风险、诉讼成本,引导其理性表达诉求,促使当事人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今年以来,人民陪审员共参与调解案件106件。律师调解室,安排律师轮流值班,充分发挥律师作用,在提供法律咨询帮助的同时,做好双方当事人调解工作,促进纠纷化解。今年以来,法院通过律师促成和解结案32件。明晰分案标准,规范繁简分流。对于诉前调解不成的,依法立案后,将案件分为速裁、简易、普通和疑难四类,按照“简案速裁、繁案精审”分案原则,以3:4:2:1的比例进行四级精准分流。对于标的较小、法律关系简单的民间借贷、买卖合同等六类案件,由速裁团队和“尖兵性”法官进行速裁速判,实现分流30%左右。对于其他简单案件,按照类型案件分配给独任制审判团队,按照简易程序进行快速审理,实现分流40%左右。对于相对复杂的案件,由业务庭为单位的合议制审判团队按照普通程序进行细审,实现分流20%左右。对于疑难复杂和发回重审案件,由综合团队进行精审,实现分流10%左右。
 
以社区服务站为侧翼,创设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为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分调裁”社区司法服务平台,建设了立审执“三位一体”的薛口、太白湖等社区诉讼服务站,对社区内和周边的诉讼案件进行全程调处,对突发性、紧急性纠纷实行“上门式”服务,群众足不出站即可享受立案分流、保全、调解、开庭和执行的“一条龙”服务。“社区诉讼服务站”由“法官工作室”“执行团队”和“人民调解室”组成。其中,人民调解室由一名驻庭人民陪审员和两名人民调解员组成,主要是立案前先行调解一些简单的离婚、民间借贷、邻里纠纷等案件,发挥陪审员和调解员熟悉社区、了解居民的优势,将各种矛盾化解诉讼前。今年以来,社区服务站共诉前分流案件150件,诉讼案件同比下降17.1%,案件初信初访率为零,调撤率78%,一审服判息诉率99%,实际执行到位率70%以上,个案从立案到执行完毕平均缩短72天,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以派出人民法庭为补充,延伸矛盾纠纷分流触角。构建了以人民法庭为中心、礼让调解室为主干、便民联系点为支点、便民联络员为纽带的“庭、室、点、员”便民诉讼网络。聘任45名人民调解员作为便民联络员,便民联络员协助法庭在“室”或“点”内做调解工作,对于诉讼到法院的土地承包、婚姻家庭等纠纷,及时开展矛盾化解工作,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于萌芽。同时,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作用,选派人民陪审员驻庭担任兼职调解员,进一步发挥“无袍”法官来源广、接地气、群众基础强的作用,推进矛盾化解工作。今年以来,驻庭人民调解员及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调解378件,调和后当事人撤诉91件,有效缓解了案多人少矛盾,提高了矛盾化解效能。
 
完善“四项对接”机制 提升纠纷化解能力
 
通过对近年来收案类型的大数据分析,有针对性的就交通事故、金融借贷、医疗纠纷等案件开展诉调对接,主动与相关部门建立诉调对接合作机制,实现了类案审判质效的明显提升。
 
构建金融类案诉调对接机制。在济宁农商银行资产经营中心设立金融巡回法庭,由2个审判团队和1个执行团队共同组成,负责涉金融机构纠纷的立案分流、送达保全、审理执行工作。巡回法庭的设立为金融纠纷案件建立了“专业、便捷、高效”的快速通道,通过专业化、精细化、快速化的司法服务,最大限度保障金融企业权益得以实现,防控金融风险。自成立以来,“张建国法官工作室”和“仙峰法官工作室”共审结金融案件1300余件。同一原告的金融案件均实现了集中开庭,一次开庭成功率100%。“陈涛执行团队”共执结金融案件400余件。建立与金融部门联系制度,定期与金融机构召开座谈会,深入征求意见建议,对多发性金融案件特点、成因进行研讨分析,研究相应对策。今年以来,先后召开涉金融工作座谈会4次,征求意见建议20余条。先后与交通银行济宁分行、中国银行等签订党建共建协议,组织开展了金融审判论坛、协同调研等活动10余次,就办案机制、业务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强化对接,促进了涉金融类纠纷的高效化解。
 
构建道交事故案件诉调对接机制。与交警部门、保险公司等进行对接,在市交警支队市中区勤务大队设立了交通事故专业化法官工作室,主要负责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咨询、诉前调解、立案、财产保全、审判、司法确认等工作,采取一站式服务模式。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工作室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流。在交警部门立案后至法院起诉前,如果双方对事故原因、损害事实等无明显分歧,仅因法律关系等问题难以达成和解协议的,团队干警主动介入参与调解,通过发挥法官法律专长,引导双方在合理诉求范围内达成和解,提高调解效率。对交警部门无法协调成功的案件,再充分发挥律师调解的作用,当事人拿到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后,即可向设在交警支队的律师调解室申请调解,由律师展开调解工作,达成协议后,由法官工作室直接给予司法确认。今年以来,共司法确认217件,大大节约了司法资源。对进入诉讼的案件加快审理节奏,对事实清楚、情节简单的案件,当天立案、当天调解、审理、当天结案。今年以来,共受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505件,案件调撤率达94%。
 
构建医患纠纷诉调对接机制。与济宁市医患维权协会合作,建立医疗纠纷诉前委托医患维权协会调解与法院诉讼调解相结合的“双调解”机制,即在法院受理医疗纠纷案件时,首先向当事人发放《人民法院医疗纠纷案件征求意见书》,告知当事人医疗纠纷案件人民调解的优势、特点以及诉讼的风险,引导当事人到医患协会进行诉前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由医患协会出具人民调解协议书,尔后依当事人申请进行司法确认,形成法院、医患维权协会一体化的人民调解工作模式。如果前期没有达成协议,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又有调解意愿的,由法院填写委托书,与起诉状副本复印件、医患双方提供的相关证据材料一并转交医患协会,由医患协会再次进行调解。今年以来,委托的12起医疗纠纷案件全部由医患协会调解成功。
 
构建多元化解纠纷的新媒体宣传机制。开通法院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法院工作动态,及时发布诉讼服务指南、典型案例分析、日常法律知识等内容,深入开展院长信箱、在线接访、网络答疑等活动,努力实现法院与网络的“无缝对接”,打通“零距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共发布法院网站信息400条,微博微信3000余条,开展庭审直播10次,在线接访6次,参加互动交流的网友5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普法的社会效果,增强了群众的法制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
 
任城法院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在推行“分调裁”机制、实施审执辅助事务集约办理模式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下一步,任城法院将认真贯彻会议精神,虚心借鉴好的经验成果,努力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在推进繁简分流、多元化解纠纷解决机制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效。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7/10/id/3014658.shtml)
来源: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李彩霞)
  • 版权所有:中共武威市委政法委员会 陇ICP备2000037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60202000288号
  •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能源大厦12楼 服务电话:0935-2219679 网站邮箱:wwzfx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