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依法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武威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平安武威建设放在关乎群众安居乐业,关乎社会安定有序,关乎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统筹布局,坚持依法综合治理,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强化基础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下大气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武威市委、市政府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以发展凝聚人心、用项目衡量政绩、无中生有抓项目、有中生优增效益,严格标准选干部、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理念,竭力实施“三大战略”,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同步,坚持加快经济发展与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并举,着力改善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速度最快、综合效益最好、群众受益最多、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的态势。
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多次强调,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始终坚持改革发展稳定三位一体不动摇,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不动摇。
武威市委、市政府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步推进。市委三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对深化平安武威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充分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切实加强对整体工作的研究谋划和重大工作的具体指导。年初,市委、市政府分别与各县区、各部门层层签订综治、维稳等工作责任书,建立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健全了环环相扣、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制度体系和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综治(平安建设)、维稳等工作,精心谋划,狠抓工作落实。市委书记火荣贵亲力亲为,及时深入藏区维稳第一线、重大矛盾化解现场、艰苦边远山区困难群众家中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指导解决重大疑难问题。各县区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市直部门党组(党委)会议等把政法综治维稳反邪教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综合考核体系,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第一时间督办落实,做到常议常抓,确保了全市政法综治维稳反邪教等工作的顺利推进。
武威市逐级建立了领导干部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实绩档案,将各级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抓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实绩纳入干部业绩考核办法,并加大了考核权重。在量化分解责任书的基础上,按照有工作目标、有责任主体、有推进措施、有督促检查、有完成时限要求,及时开展专项督查、暗访抽查等工作,反馈督查情况,形成了压力传导和工作倒逼机制,有力推动了工作落实。
武威市委、市政府坚持树立富民与安民共进的理念,始终把群众对平安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努力方向。着眼于提升社会治安防控综合能力的提升,积极构建集打、防、管、控于一体、网上网下全面覆盖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武威市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科学规划,强势推进。依托政务专网,全市投入经费336万元,建立并开通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社会管理综治信息平台,形成了集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于一体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目前,全市建立信息员队伍3554人开通信息终端账号2658个,采集各类信息数据90多万条。
武威市以创建“平安县(区)、乡镇(街道)、平安村(社区)”为重点,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参与面,深入开展了“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平安交通”“平安市场”“平安企业”“平安宗教场所”“平安文化市场”“平安边界”“平安医院”“军地平安”等系列活动。建立起了多层次、宽领域、有实效的平安创建活动载体,形成了社会联动、各方推动、融合互动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平安县(区)、平安乡镇(街道)覆盖率达100%,平安村(社区)和重点行业、领域的覆盖率达98%以上。
武威市推进城市大巡防体系建设,坚持把城市大巡防体系建设作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龙头工程”,全市建成县级城市大巡防指挥中心4个,建立了巡防体系运行工作机制,明确了工作职责,做到了定组织、定人员、定区域、定点位、定线路、定时段,有人监控、有人指挥、有人调度。大力推进技防设施的升级改造、联网运行以及资源共享、综合运用,不断强化了监控系统与各警力、专兼职巡逻力量的协作配合。在乡镇街道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着力推进视频监控系统的整合,利用社会公共视频专网,建立市、县区公安局和派出所三级监控中心综合系统,实现市、县区公安局、乡镇(街道)公安派出所三级联网,切实提高视频监控系统的使用率。目前,投资6300万元的全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及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项目工程已投入使用,实现了全市重点部位、公共复杂场所、国省道路、城区道路、金色大道、县乡道路等一体化视频监控智能管理系统全覆盖。
武威市在加强公安专业巡逻队伍的基础上,结合平安社区(村)创建活动,积极发动组织治安积极分子、服务志愿者、居民群众等各种力量,开展巡逻值守、看楼护院、邻里守望等群防群治工作,做到了“街巷有人巡、楼院有人防、公共场所有人控、重点部位有人管”。全市群防群治队伍从业人数达到24万。全面整合单位保卫组织和保安力量,大力加强巡防保安队伍,充分发挥其在安全防范中的职能作用。不断加强城乡技防建设,坚持整体推进。目前,城市公共区域和企业、学校、医院、机关单位等技防安装率达100%,农村小技防安装率达76%。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立体化防控格局。
针对治安形势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突出问题,武威市组织开展了“全市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和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和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完善了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和重点地区滚动摸排、挂牌督办、分级治理、检查验收等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了严打整治工作。今年全市排查治安突出问题,目前全部得到有效整治,整治率100%。集中组织开展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和农村火灾隐患重点整治行动,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工作,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格落实校园安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等公共安全方面的安全措施,有效预防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部署开展了“零命案”县区、“零发案”村(社区)创建活动,制定《全市命案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全市“零命案县区”“零发案村(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意见》,有效遏制了命案多发势头,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武威市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紧紧依托基层组织,形成了党政动手、依靠群众、源头预防、依法治理、综合施策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格局。
武威市建立健全了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综合机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征地拆迁管理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意见》《武威市玉米制种管理办法》《武威市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有效预防了矛盾纠纷的发生。
武威市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市、县、乡各级坚持定期每月召开矛盾纠纷会商研判会议,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调处措施,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就地解决。坚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作为维护稳定的治本之策,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筑牢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按照“应评尽评”“刚性前置”等原则,重点对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城镇建设、医疗改革、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认真组织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通过风险评估预防化解矛盾纠纷197件。
武威市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双联富民行动与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深度融合,制定下发《关于在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落实了双联单位和双联干部扶贫攻坚和矛盾化解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三调”联动大调解体系,大力推进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方面作用,努力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针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5月14日,在民勤县蔡旗乡召开了全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现场会,通过学习借鉴蔡旗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做法,交流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止10月底,全市共排查各类社会矛盾纠纷14417起,化解14281起,化解率达到99%。组织开展了“突出社会矛盾和重点信访问题集中排查化解活动”,制定下发工作方案,全面排查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长期没有化解的“骨头案”“钉子案”,集中力量挂牌督办、逐案攻坚。活动中共排查各类突出矛盾和重点信访问题105件,化解105件,化解率100%。
武威市创新两新组织服务管理,推动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和工会、共青团及妇女组织建设,实现了社会组织登记与党组织组建同步审批、社会组织换届与党组织换届同步进行、社会组织建设与党组织建设同步评估和党的领导和政府管理全覆盖。目前,全市共建立非公经济党组织1668个,团组织822个,妇联组织395个;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1056个,团组织29个,妇联组织343个。
武威市抓基层强基础,以组织开展“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规范化建设达标年”活动为抓手,着力构建符合实际的基层服务管理模式。依托乡镇街道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组织开展“四个规范化建设”(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硬件建设标准化、制度建设规范化、组织建设网络化、日常管理严格化),建立了“六联机制”(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工作联动、乱点联治、平安联创、管理联抓),实现了“五有三落实”(有统一标识、办公场所、工作制度、专职工作人员、工作台账,落实了组织、制度、经费),有效发挥了服务人民群众、化解社会矛盾、维护辖区稳定等方面的主体作用。目前,全市103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整体框架,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政法综治组织为保障、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城乡社区(村)服务管理机制,精心打造服务群众的一线平台。目前,全市1010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了社会服务管理站,实现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便民高效服务管理。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打造了一刻钟精品服务、“民情流水线”等便民服务模式,切实强化了基层网格服务民生的能力,实现了网格化管理全覆盖。(马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