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治理 >

甘肃凉州区: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厚植综合治理“防火墙”

时间:  2021-11-10 14:50

近日,由甘肃省委政法委组织开展的“政法大提升·央媒陇上行”宣传活动采访团在武威市凉州区了解到,凉州区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立诉调访调警调人调衔接工作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开展重大命案风险防范等突出社会矛盾摸排360多次,有效减少各类“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
 

实基层工作提升治理效能
 

据介绍,凉州区依法规范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开展“枫桥式”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全区共建立专业性调委会39个,基层调解委员会477个,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在化解基层矛盾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调解队伍建设,积极选聘有文化、懂法律、威望高的乡间贤达加入调解队伍,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246场次。深化平安乡村建设,实现乡村“善治”治理。
 

凉州区还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建立乡镇综治中心,配强乡镇政法委员46人,使其成为基层社会洽理、深化平安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有力抓手。目前,全区已建成镇综治中心48个、村综治中心42个,全部实体化运行,有力提升了农村综合治理效能。
 

凉州区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实行“网格化管理+十户联防”的管理服务机制、紧盯“盗抢骗”“黄赌毒”等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各类突出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开展整治,不断提升平安建设质效。大力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筑牢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建立村警务室442个,实行“一区一警、一村一户长、一村一辅警”,充分发挥群防群治队伍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锻造善于基层治理“先锋队”
 

为探索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新模式,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凉州区建成以清水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王祯调解工作室为代表的15间“个人调解工作室”,“朱晓红警务室”等22间个人警务室,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将普法宣传融入司法执法与法律服务全过程,为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创新人民调解组织形式的一项新举措,形成独具特色的“法治凉州”普法品牌。
 

凉州区依托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和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着重从村“两委”干部、基层人民调解员、志愿者等人员中选拔热心法治公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宣讲能力的人员,建立“法律明白人”储备库,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学、集中授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等培训方式,使其逐步成为学法、普法、用法的全能型“法律明白人”,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群众基层自治水平。
 

截至目前,共培养“法律明白人”39440余人次,组织开展法治讲座130余场。
 

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
 

凉州区坚持用法治思维引领乡村治理,对全区37个镇、2个指挥部、8个街道所辖的442个村39个社区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规范农村小微权力运行,制定村务公开目录和清单,推进村务“阳光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小微腐败整治,不断深化法律服务,健全法治保障。
 

凉州区完善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38个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477个村(社区)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完善法律服务网络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服务,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区”的法律服务网络。加大法律援助救助力度落实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开通了农民工、贫困户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引导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农村涉法涉诉信访案件。
 

凉州区创建国家级“民主示范法治村(社区)”3个,省级“民主示范法治村(社区)”38个,市级“民主示范法治村(社区)”11个,区级“民主示范法治村(社区)”340个,创建覆盖率达71%。利用元旦春节、科技文化法律“三下乡”、广场舞大赛、文艺汇演等有利时机,深入各村(社区)开展法治文化活动,聚焦提升普法实效,坚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挖据本地特色文化资源,锤炼法治文化品牌,真正打通群众普法的“最后一公里”。
 

凉州区广泛推进法治广场、长廊、大院、法律图书角等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基本实现“一村一法治文化阵地”,建成法治长廊86个、法治广场54个,农家法治书屋442个,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真正做到了让农村群众“抬头见法、驻足学法、心中有法”。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
  • 版权所有:中共武威市委政法委员会 陇ICP备2000037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60202000288号
  •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能源大厦12楼 服务电话:0935-2219679 网站邮箱:wwzfx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