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和起因
凉州区武南镇位于武威城区东南10公里,镇域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辖5个社区、17个行政村13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4653人,总户数13415户。全镇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要求,以平安武南、法治武南建设为主线,以镇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目标,以争创“枫桥式武南镇”为载体,不断强化组织领导,细化思路举措,采取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双向联动、层层传导、全面铺开的办法,高起点谋划,按照“党建引领、德法融合、三调联动、服务为民”,建成综治中心便民服务大厅,着力夯实和改进新时代基层基础工作,强力推进“枫桥式武南镇”创建工作,践行“枫桥经验”,积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多措并举,多元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做到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为辖区社会面持续稳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做法与经过
党建引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党建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宣讲活动,组织党员开展志愿者服务,通过广泛动员参与,提升党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以各村、社区为单位,强化政治理论学习,领导干部带头开展查摆剖析,对标找差、自觉看齐,带动全镇党员干部大兴学习之风。通过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打通网上与网下、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政治理论学习渠道,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鼓励党员自主学习,激活碎片时间,提升了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整合资源,不断强化机构设置
依托镇政府便民服务大厅,树立融合、高效、便捷的工作思路,建成群众接待大厅、综合办公室、矛盾纠纷调处室、法律服务室、百姓说事室、视频监控研判室、警示教育室、反邪关爱之家等“六室一厅一家”为主要内容的镇综治中心,实现了“三有四到位”,即有机构、有阵地、有制度,人员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管理到位。构筑了以镇综治中心为支撑,村、社区综治中心为基础,覆盖镇、村、社区,一体化管理、实战化运行的三级平安建设工作平台,促进了镇综治中心信息民情收集、矛盾纠纷调处、群防群治指挥、和谐稳定维护等综合作用的发挥,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充实力量,配齐实干人才队伍
由乡镇政法委员、司法所长、派出所所长相互协调开展综治、信访、矛盾纠纷调处、法律服务等工作,综治、司法、民政、社保、计生等站所每天安排专人负责各站所日常办公,严格做到定岗定员定职责,亮身份、亮态度,不断强化人员保障和队伍建设,强化服务,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百姓气顺心安,确保群众事情有人问、矛盾纠纷有人管,百姓困难有人解。
完善机制,注重工作运行实效
加强三调联动、诉调对接、网格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形成了“镇——村、社区——村组、楼院”三级综治管理网格体系,下设22个村级综治中心,配备网格员162个,组建专职群防群治队伍44人,使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从上到下,逐步形成镇村融合、程序规范、沟通畅通、协作到位的网格管理机制,切实把综治中心打造成为人民群众“讲理说事”的场所,表达“民怨民忧”的地方,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将不稳定因素吸附在当地,确保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综治中心规范化、高效化、特色化、实体化运行。
成效与反响
注重调解“小纠纷”,着力构建“大稳定”
对各类矛盾纠纷坚持第一时间化解、最大程度地追求当事人满意、社会治安稳定的良好效果,有效防止“小矛盾”演变成“大问题”,“小事情”酿成“大事件”。
三调联动齐发力,“枫桥经验”实惠多
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和规范司法所矛盾纠纷调解流程及调解员的调处行为,切实提升职能范围内的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做到矛盾不上交、确保辖区平安不出事。
落实调处网格化,化解矛盾多元化
推动纠纷调处网格化、规范化,网格内纠纷实行“统一受理、繁简分流”,调解员现场调处简易一般纠纷,最大限度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共排查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共计202件,其中达成口头协议171件,书面协议31件。
探讨与评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邻里纠纷、婚姻家庭情感纠葛、经济利益冲突等各类矛盾纠纷日益凸显,如果不及时调处化解,极易酿成上访或民转行(刑)案件,成为社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创建“枫桥式武南镇”,就是为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确保一方平安,特别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这一方面,更需要创新机制,发展经验,让“枫桥经验”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