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治理 >

“道德储蓄”彰显基层社会治理新气象——武威市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之八

时间:  2020-12-19 11:53

打柴沟镇位于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部,乌鞘岭南麓,距县城18公里。总面积为400.67平方公里,G30高速、312国道和兰新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镇辖1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71个村民小组,居住着藏、回、土、蒙等多种少数民族,总人口4090户16793人。

  一、背景和起因

  为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联动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打柴沟镇在全县率先创建道德储蓄示范点,借鉴银行运作理念,设所长、积分管理员和积分兑换员3个岗位,配备了电脑、银行存折专用打印机、自助查询机等设备。以道德积分制管理为手段,按照“储蓄义务、储蓄友爱、储蓄孝顺、储蓄诚信、储蓄勤俭”5大类60小项确定积分项目,实行道德加减分,通过搭建村民自治、德治平台,对道德行为进行量化积分,建立关爱回馈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地,变成群众看得见、做得到、可量化的道德评价体系,努力推动“人人养成好习惯,村村形成好风气”。

  二、做法与经过

  (一)规范程序,推进道德评议。各村(社区)按照“月评分、季评星、年评模”方式,召开道德评议会,收集并掌握本村(社区)群众的好人好事、善行义举和存在的反面典型事例,再由道德评议委员会按照积分项目及赋分标准,实施加减分,并对评定得分情况在道德积分榜上进行公示。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举荐三种方式收集评分线索,以户为单位建立台账,按照组收集、村评定、镇奖励形式开展,确保不漏户、不漏人。按照“做好事有褒奖受激励”的原则,将公示无异议的村民道德积分随即转入“道德储蓄折”,每户群众可按照本镇“道德储蓄积分”兑换规则,兑换生活日用品及其他物品。设立道德善行榜、道德星级榜、道德红黑榜,积分按年度进行累计,每一年为一轮,年度积分最高的农户可优先推荐为省市县“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而对于“道德积分”靠后的村民,则通过“黑榜”进行曝光,并在评议会公开接受群众热议、评判、监督,使其知耻明理、改过自新。

 


  (二)加强宣传,营造舆论氛围。积极探索、推行道德储蓄所“六个一”宣传模式。即,组建一支素质过硬的宣传队伍、策划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设计一套道德储蓄所logo、谱写一首道德储蓄所歌曲——《德润万家》、定制一批印有道德储蓄所logo的文化宣传服饰、建立一批宣传传播渠道,各村党员、共青团员、先进典型、志愿者等带着宣传设立道德储蓄所的意义,引导广大群众广泛参与道德储蓄活动。通过营造昂扬向上、凝心聚力、激发斗志的良好舆论氛围,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推动脱贫攻坚“志智双扶”,实现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的双驱动。
 


 

(三)统筹谋划,强化经费保障。县内企业及社会爱心人士大力支持道德储蓄工作,向道德储蓄所捐助20余万资金作为专项经费;镇党委政府还积极协调县委组织部、统战部、县妇联、团县委等职能部门筹措资金支持“道德储蓄所”建设。采取联建、共建模式鼓励各帮扶单位积极支持“道德储蓄所”建设,动员企业、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道德储蓄所”建设,通过多种渠道弥补“道德储蓄所”运行经费不足问题。

  三、成效与反响

  打柴沟镇道德储蓄所建成运行以来,共为全镇3000多农户、200余名干部职工及镇域内各学校老师颁发了道德储蓄存折共3595本,累计积分53004分,累计兑换积分17900分。群众为善行善的意识越来越强,邻里之间矛盾纠纷少了、互帮互助多了,家庭成员争吵打闹现象越来越少了,全镇上下形成了尊道德、守道德、人人争做好事的良好风气,切实推进了农牧民群众“志智双扶”,为下一步实现基层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社会治理模式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四、探讨与评论

  通过党建引领构建立体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推动法治、自治与德治有机融合是未来基层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打柴沟道德储蓄所通过道德积分对人们进行道德约束,从而实现道德传承,这样的“德治”方式是新时代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实践,它既是对中国传统社会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方式的继承,也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重要衔接时期乡村治理的有效探索。

来源:天祝县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
  • 版权所有:中共武威市委政法委员会 陇ICP备2000037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60202000288号
  •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能源大厦12楼 服务电话:0935-2219679 网站邮箱:wwzfx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