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治理 >

一根“针”穿起千条“线”——天祝县积极构建社会治理“新模式”工作侧记

时间:  2020-10-17 09:16


 

天祝县紧紧围绕以矛盾纠纷源治理为根本,以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着力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水平和驱动力,在完善机制化解难题和创新做法服务群众方面谋篇布局,积极探索“四个三结合”基层治理模式,推动“五治”联动,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在家门口升级。

 

您“码”上说,我马上办

 

天祝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人民群众的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带着深厚的感情认真接待群众的每一件“烦心事”。

 

9月以来的一场大雨,致使天祝县大红沟镇大沟村村民周某家的房檐水流到邻居王某家门口而引发两家口角。经过村“两委”调解,未能达成和解。9月10日,王某在村微信群内看到了一个“二维码”,一句“您‘码’上说,我马上办”的广告词让他眼前一亮。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扫码反映了自己与邻居之间的矛盾。这个二维码是大红沟镇综治中心推出的“村民说事码”。村民只需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登录“村民说事”平台,在线反映相关建议意见。在收到平台反馈的通知后,大红沟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立即赶赴大沟村进行调解。工作人员到村上找到双方当事人,查看现场,了解各自的诉求。通过对双方反复进行法律、村规民约等宣传讲解和思想动员,最终双方各让一步,本着兼顾双方利益的选择,王某同意修改水路,周某同意锯短漏水槽,达成调解协议,一场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得到解决。
 

“统筹联动”构建“大平安”

 

天祝县针对地域面积大、人口居住分散,最远的毛藏乡距县城170多公里的实际,最大限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优化县综治中心功能室设置,创建了家事调解室、心理咨询室,远程视频调解室与19个乡镇的综治中心全部互联共享。并组建一批基层经验丰富、群众口碑好、信任度高、群众熟悉的退休法官、检察官、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专业律师和德高望重的老村书为主的“金牌”调解员库。

 

9月8日上午,打柴沟镇综治中心接到了松山镇一蔬菜收购商贩的求助,请求打柴沟镇调处其与打柴沟镇金强驿村菜农范某因蔬菜收购产生的矛盾纠纷。接到求助后,打柴沟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矛盾双方当事人,并组织派出所、司法所等相关人员到镇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室进行调处。调解过程中,双方各执一词意见分歧很大,眼下正值蔬菜成熟期和收购旺季,为了提高矛盾调处效率,打柴沟镇综治中心向县综治中心发出了远程视频调控请求。很快,县综治中心便派出一名律师、一名“金牌”调解员远程视频协助调处矛盾纠纷。在专业律师精准的答疑解惑中和资深“金牌”调解员娴熟耐心的调解下,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双方协商意见达成一致化解了矛盾。

 

“新方式”调出“大和谐”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写照。天祝县巧用这根“针”,穿起了千条“线”。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天祝县全面推进德法融合,探索创新“道德储蓄所”“道德红黑榜”等基层乡风治理模式,构建“五治联动”乡村治理体系,基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中秋时节的天堂镇阴雨绵绵,已显寒意。9月6日晚,镇上的警司联调中心调解室里灯火通明,政法委员与联调中心调解人员耐心细致地倾听双方当事人的叙述,调处一起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纠纷。经过工作人员深入浅出地向当事人讲解法律知识,苦口婆心地疏导当事人情绪,双方当事人情绪渐渐平复,各自的诉求逐渐回归理性,调解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也开始被采纳。最终在相关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对3.5万元的夫妻共同债务和部分夫妻共同财产进行了合理分割。

 

天祝县全面推行以热心、精心、耐心、公心、暖心为主要内容的“五心工作法”,巩固拓展法治扶贫成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七进活动”,落实农户工作法,面对面、点对点,在农家院落、田间炕头、广场小巷、群众知情会等多种场地,通过法治宣传、法治培训、法治课堂、微电影、戏剧小品展播等方式,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合同违约、电信诈骗、赌博、无证驾驶、酒后驾车、打架斗殴等违法案件,以案释法、对比算账、寓教于乐,促进群众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为持续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内生动力提供了基础保障。

 

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出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警务室三结合的法律服务模式;普法到人、说法到事、释法到案三结合的普法宣传模式;网格化管理、十户联防、治安户长制三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警司调解、行政调解、乡贤调解三结合的矛盾调处模式和“四个三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以及司法行政机关推行的法治宣传“雨润式”覆盖、矛盾纠纷“庭审式”调解、援助救助“保姆式”服务、帮教对象“驿站式”关照。这些新模式新方法不仅普及到老百姓生产生活全过程,也将一些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化解在了萌芽状态,拉近了群众的距离,帮助群众解决了难题,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来源:甘肃法制报
(责任编辑;邓军)
  • 版权所有:中共武威市委政法委员会 陇ICP备2000037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60202000288号
  •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能源大厦12楼 服务电话:0935-2219679 网站邮箱:wwzfx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