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祝:坚持法治扶贫 护航脱贫攻坚
□本报记者 闫振宙 通讯员 补天德 张 鹏
近年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公安局围绕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治理目标,坚持把法治扶贫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相结合,有效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为助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注重乡村治理,通过实行五个联动,着力筑牢安全防线。驻村民警、驻村帮扶工作队、治安户长联动,发挥全县178个行政村750名治安户长和驻村帮扶工作队贴近群众的优势,由驻村民警牵头,将基础信息采集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法治宣传、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等工作有机结合;驻村民警、司法干警、法律明白人联动,全方位、多角度调处化解矛盾纠纷370余起,确保及时调、现场解、不出村、不上交;驻村民警、交警、交通劝导员联动,全县823名交通劝导员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遵章守法,纠正交通违法行为4300余起,贫困村农用三轮车载人、不戴头盔驾驶摩托车、酒后驾车等问题基本消除,交通事故起数同比下降22%;法制副校长、师生、家长联动,聘请48名法制副校长对全县8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97所中小学校开展法治宣讲;派出所、市场监管所、村委会联动,针对种子安全、化肥安全、食品安全问题,依法监管、专项整治,实行有情况村委会必报、有疑点市场监管必验、有违法派出所必查,开展专项整治50余次。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开展七进活动,着力筑牢法治良序。天祝县公安局组建民警专业小分队、法律服务联络员小分队、驻村帮扶普法小分队、“马背”骑士宣讲四支小分队,采取以案释法、讲案学法、法治夜校等形式,广泛开展法治宣传进乡镇、进村组、进校园、进家庭、进寺院、进企业、进扶贫车间的法律“七进活动”,将贫困村和群众中发生的合同违约、电信诈骗、赌博、无证驾驶、酒后驾车、打架斗殴等违法实例,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讲述,营造了良好的乡村法治环境和网络空间,增强了群众的法治意识。2018年以来,全县先后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320余场次、法治讲座60余场次、法治夜校3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3万余份,一对一提供法律咨询服务6500余人次。
严抓治安整治,聚焦四个重点,着力筑牢维稳防线。聚焦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新特点,依法加强社会治理,开展以法律宣传进寺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寺院、国旗进寺院为主要内容的“三进”活动,全县16座寺院全部建立驻寺警务室;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紧紧抓住脱贫攻坚工作中扶贫与扶智扶志两个关键,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聚焦纠正恶习陋习,跟踪教育、适时劝导、依法治理,防止因恶习陋习致贫返贫;聚焦平安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陇风行动”等专项行动,全县贫困地区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30%,治安案件受理数同比下降25%,道路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12%。
推进德法融合,强化四项举措,着力筑牢平安防线。针对贫困群众居住分散、出行不便、人员管理存在盲点的问题,利用微信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简单快捷的特点,以村组为单元,建立法律服务微信群,延伸了社会治理的触角;在辖区派出所户籍大厅配备便民服务自助终端、公安政务自助终端、身份证满意拍、触控一体机等设备,“一站式”办理居民身份证自助申请、临时身份证明自助办理等业务,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延伸了法治服务的触角;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契机,在天祝县公安局打柴沟派出所全面推行以热心、静心、耐心、公心、暖心为主要内容的“五心工作法”,开启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新模式;在辖区派出所和村镇建成法治夜校,通过法治培训、法治课堂、微电影、戏剧小品展播等形式,以案说法、一体多元、寓教于乐,促进贫困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养成,为持续增强贫困群众法治意识、内生动力提供了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