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建设

当前位置:主页 > 平安建设 >

治理人人参与 成果大家共享——凉州区发挥“大政法”优势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时间:  2020-10-23 18:25

今年以来,武威市凉州区大力加强社会治理智慧化、网格治理精细化、群众工作便民化体系建设,发挥“大政法”综治优势,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综合创新能力和现实操作能力,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工作,实施精细化、网格化市域社会治理管理新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建立起党政主导、部门主责、齐抓共管的领导工作格局。制定了囊括优化社会治理方式、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筑牢社会治理根基4方面21项重点任务的实施方案,并逐一明确了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细化任务分工,靠实工作责任,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确保为探索具有凉州特色、时代特征、市域特点的社会治理模式画好图、起好步。

 

 

建强综治中心,配齐政法委员,明确职能定位。充分发挥作用,推动工作落实,真正使其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抓手。及时出台相关工作建设方案,推行“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运作模式,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协调制度,实现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使其成为人民群众“讲理说事”的场所,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的平台。目前,已建成镇(街道)综治中心46个、村(社区)综治中心440个,全部实体化运行。

 

坚持“三治”并举,优化社会治理,不断为市域社会治理趟好路、寻好策。积极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推动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全覆盖,落实重大决策项目依法决策机制。积极发挥德治教化作用。坚持聚焦重点内容,坚持价值引领,符合村情居情的原则,对全区37个镇、2个指挥部、8个街道所辖的442个村、39个社区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深入开展各层次道德领域评选评议、表彰活动,健全完善“红黑榜”制度,形成了良好的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发挥自治基础作用。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100%的村(社区)落实重大事项决策“五议五公开”;成立红白理事会448个,共推选出3209名红白理事会成员,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婚丧事宜等情况进行说服劝解监督,确保红白理事会真正发挥管人管事、维护公序良俗的作用;积极探索开展村民(居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强化治安防控,净化社会环境,全力为市域社会治理建好网、固好本。大力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筑牢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在社会面重点推行巡警、刑警、治安联防员24小时联动、错时巡逻机制和110指挥中心视频信息及时反馈指挥机制。在社区重点推行由社区警务室组织,社区公益岗治安巡逻队、楼院长、治保积极分子共同参与的治安联防工作机制。在农村重点推行由派出所负责的治安户长机制,目前已聘请治安户长4174人。在内保单位重点推行保卫组织、保卫干部、治保员、安全员、保安从业人员多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在重点部位重点推行“谁主管谁负责”与专业力量、辅助力量相结合的互联互动工作机制,盗窃等多发性案件持续下降。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治安环境不断净化,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同时,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作为社会治理的源头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基本形成覆盖各领域的工作体系,全区矛盾纠纷存量不断减少,增量有效控制,苗头性问题及时化解。以务实管用为标尺,狠抓多元化解平台和调解组织建设,积极推进一站式多元化解、专业性矛盾化解、诉调对接、公共法律服务、心理疏导服务等平台建设,实现矛盾纠纷统一受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结。目前,已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建立医患、交通、建筑、餐饮、物业管理等行业调委会90多个。注重源头管理,做到在调处一件社会矛盾纠纷的同时,教育一批群众,开展一次法治宣传,排查一批矛盾纠纷的源头,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

来源:甘肃法制报
(责任编辑;邓军)
  • 版权所有:中共武威市委政法委员会 陇ICP备2000037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60202000288号
  •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能源大厦12楼 服务电话:0935-2219679 网站邮箱:wwzfx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