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主页 > 他山之石 >

河南郏县检察院精准扶贫模式解析

时间:  2019-09-17 10:39
一村一检察官扶贫扶志扶智普法
 
河南郏县检察院精准扶贫模式解析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国强说的话在理儿,处事公道,俺们不让他走!”在河南省郏县冢头镇梁庄村,一提起朱国强,村民们第一反应就是“不让他走”。
 
55岁的朱国强在郏县人民检察院工作27年,在“一村一检察官”活动中驻梁庄村,兼任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自2015年开始,已在两个贫困村兼任第一书记。
 
像朱国强这样到贫困村担任驻村检察官、兼任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检察干警,郏县检察院共有7人,组成郏县检察院驻村扶贫工作队。院里其他检察干警则以“一村一检察官”身份参与包村扶贫攻坚工作,重点从事普法宣传、扶贫政策宣讲等方面的工作,实现村村都有检察干警。
 
郏县被誉为知青文化的发祥地。1955年,因毛泽东主席为郏县写下“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批示而闻名。
 
“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贫困地区整体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检察机关责无旁贷,必须依法履职全力服务好脱贫攻坚工作。”9月7日,郏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郭万春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说,郏县检察院通过“一村一检察官”活动,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扶贫政策,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普法相结合,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以工作精准度提升群众满意度。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朱国强到梁庄村不久,发现梁庆恩家的房子因年久失修已变成危房。“家里穷,儿子患有肝病,打工赚的钱都用在给儿子看病上了,没钱修房子。”粱庆恩在电话中对朱国强说,目前,他们两口子正在闹离婚。
 
朱国强立即召集党员开会说:“我们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向村民们特别是贫困户传递党的温暖。”经他提议,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向梁庆恩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家修好了危房。
 
“我们是检察干警更是共产党员,要让贫困村民相信我们、拥护我们,就要让他们感受到共产党员是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不能光讲大道理,这样才能触及他们的心灵深处,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朱国强说。
 
“这个文化广场是驻俺们村的检察官杨湘东带领大伙修建的。”在赵寨西村文化广场,村民们争相给记者讲起杨湘东的扶贫故事。
 
39岁的杨湘东驻村前担任郏县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副科级检察员。赵寨西村是薛店镇8个贫困村之一,地处汝州市和郏县交界处,位置偏远,基础条件差,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316人。
 
“扶贫不扶懒,要让贫困户通过勤劳脱贫。”杨湘东通过落实扶贫政策,帮助村民种植土豆、芥菜等农产品,协助村两委硬化了村内1.5公里主干道路面,完成自来水改造,修建了文化广场舞台,建起标准化卫生室。
 
“每个贫困户我们都要剖析其心态,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脱贫项目。”在郭万春看来,扶贫首先要让贫困户克服人穷志短的思想障碍,驻村党员检察干警要通过办实事温暖他们,真正做到扶志又扶智。
 
摸清症结逐户精准施策
 
“贫困村穷根子久拔不掉,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是其中一大主要原因。”郏县检察院司法警察大队副大队长徐晓东到长桥镇前凌堂村兼任驻村第一书记后发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摆在眼前的首要任务,也是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徐晓东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对每个党员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党小组进行了合理划分,采用“党员+贫困户”的帮扶模式,由帮扶党员彻底摸清贫困户的心态和贫困原因,然后由党支部进行分析,逐户实施精准帮扶措施。
 
“贫困户致贫的共性原因主要有三个:受教育水平较低,生活受限于传统农业;缺乏创业启动资金,存在贷款难、经营效率低等问题;因病、因学、因残等致贫。”徐晓东说,前凌堂村共有488户2218人,其中,未脱贫贫困户13户16人,在郏县检察院党组的支持下,通过强化智力扶贫、培育致富产业,帮助贫困户找技术、找出路,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光伏发电等项目,为早日脱贫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引导。村里积极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在村广场安装路灯6盏,投资40万元修了一条4米宽、550米长的水泥路。
 
如今,在精准施策下,前凌堂三级残疾村民梁志停通过光伏发电等扶贫项目,和其他村民一样过上了幸福生活。许发正等6户贫困户通过小额扶贫信贷集中投放,第一次领到1000元分红。陈九江等贫困户享受到50万元贴息贷款,开始种植、养殖等项目的创业。
 
郏县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石绍永说,县检察院党组与定点扶贫的县、乡、镇党委沟通后,达成“精准吃透村情、户情和政策是基础,产业扶贫农户增收是关键,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是重点,落实责任是保障”的扶贫工作共识,形成扶贫工作合力,要求驻村检察干警做到贫困户信息底数清、情况明、政策熟,做到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明确脱贫攻坚工作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
 
以案说法增强法治意识
 
秦楼村曾经是一个问题村,村两委制度不健全,村里治安状况混乱。不少村民无心创业,处于贫困状态。朱国强在驻村的两年间,组织村党员、村民选举出村两委,使村民脱贫致富有了坚强堡垒。
 
“检察干警驻村扶贫不仅给村里带来帮扶项目、帮扶技术、帮扶物资,还送来了村民们关心的法律知识。”不少秦楼村村民说。
 
“老李家的孩子在外打工,听说因电信诈骗被抓了。”有村民找到驻村检察干警赵延锋咨询。
 
赵延锋通过走访村民发现,一些村民成为网络诈骗、电信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受害者,影响到村民的脱贫速度。他建议郏县检察院针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通过以案说法、释法说理等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增强村民的法治意识。
 
郏县检察院党组派出专门人员对此进行调研,政治部干警贾光普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感慨道:“个别贫困户家庭的壮劳力因邻里纠纷引发民转刑案件而被判刑,致使家里缺乏勤劳致富的顶梁柱,从而陷入贫困。有的村民因长期上访荒废了耕地,基本生活都困难。”
 
结合调研发现的问题,郏县检察院党组抽调干警组成普法宣讲团,将发生在农村的典型案例,通过编排成快板、说唱、文艺演出等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定期在农村进行宣讲,积极引导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把履行检察职能与保障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严厉打击乡霸、村霸等黑恶势力犯罪,通过加强对涉农刑事犯罪案件的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和审判监督,积极参与到贫困乡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就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意见、建议,促使其改进工作方式,优化工作效果。此外,我们还依法运用公益诉讼服务脱贫攻坚,助力美丽乡村建设。”郭万春说,贫困人员的法治意识增强了,就能守住尊法守法这个底线,在脱贫致富中收获更多更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李彩霞)
  • 版权所有:中共武威市委政法委员会 陇ICP备2000037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60202000288号
  •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能源大厦12楼 服务电话:0935-2219679 网站邮箱:wwzfx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