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最先一公里打通最后一公里
福建法院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精准便捷高效
□ 本报记者 王莹
“法院创新诉讼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对法院工作充满信心,也将继续支持法院的各项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近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先后两次邀请55位全国和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赴4个中级法院和7个基层法院,对福建法院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专项视察,收集建言建议。
“近年来,福建法院以保障人民群众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对外服务工作和审判执行辅助性、事务性工作以及部分审判执行工作集中到诉讼服务中心,建成更加开放动态、普惠均等、便民利民的诉讼服务机制。”福建高院副院长罗志沙近日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2018年8月,福建高院对推动诉讼服务转型升级提出高标准,研究制定了全面推进全省法院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全省法院深入开展精准服务、便捷服务、品质服务,畅通人民群众走进法院的“最先一公里”,打通司法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精准服务
满足多元司法需求
“您好,我是智能导诉机器人小法,请问您需要什么服务?”
“我要起诉,该怎么办?”
“您别着急,让我来帮助您……”
在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大门口,有一个24小时自助司法服务中心。这是三明中院为方便群众诉讼,将最新人工智能技术与诉讼服务融合的第一个窗口,具备诉讼材料自助收转、自助立案、自助送达、自助查询、诉讼风险评估、给法官留言等功能。
在这个只有几平方米的空间里,虽然没有工作人员值守,但却设立了壁挂式人工智能导诉机器人“小法”充当导诉员,为当事人提供全天候的贴心服务。
据了解,“小法”机器人装载10万余条法律法规和3万个典型案例数据,能够回答5万个常见法律问题,并能引用法条、分析案情并作出逻辑推理判断,涉及的法律类型涵盖民法、商法、刑法、行政法、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
有了“小法”,当事人可以提前熟悉诉讼流程,了解司法实务,明明白白打官司。
罗志沙介绍,精准服务,就是要顺应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司法需求,坚持需求导向,强化用户体验,充分整合集约诉讼服务功能,不断增强诉讼服务的大集聚、针对性、专业化、精准度。
2017年12月4日,厦门中院升级改造诉讼服务中心,并在诉讼服务大厅提供律师服务平台立案服务,主动引导、帮助律师使用平台进行网上立案,并由专人负责平台案件登记。
此外,厦门中院还与厦门市司法局合作建成了福建首家律师服务网络平台。广大律师只要登录该平台,就可轻松完成网上立案,实现诉讼流程线上直达。厦门中院还指定专人跟踪督办每日网上立案的进展情况,根据群众需求逐一排查网络及系统漏洞,不断完善平台服务功能。
从去年4月份至今,厦门中院在厦门律师服务平台线上共处理民商事案件2932件,受理2109件,平台运用状态由步入正轨向高速运转推进。
便捷服务
现代化诉讼全程高效
福建法院在推进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时,一方面要面向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另一方面还要面向审判执行,为审判执行工作提供更加智能化、集约化、社会化的服务。
为此,福建法院结合实际,接连打造了自助服务终端、网上诉讼服务平台、掌上诉讼服务帮手、12368诉讼服务热线“五位一体”的全景化、一站式、智能型诉讼服务中心,为当事人提供更多诉讼服务途径选择,为法官办案提供信息技术支撑,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法官减辛劳”。
从2017年开始,石狮法院推行无纸化办案,从立案、分案、审理、裁判到结案、归档等各个环节依托在线立案平台、电子卷宗系统、智慧办案系统等智能系统进行网上办理业务,电子卷宗材料随案同步生成网上流转,办案全流程网上留痕。
“无纸化办案具有案件信息即时共享、审判全程提速增效、诉讼体验优化升级等优点。”石狮法院立案庭副庭长李少雄介绍,程序性文书的自动生成和复杂文书的辅助撰写,可以大大减轻法官办理非核心审判事务的负担。
作为视察团中的一员,福建省政协委员、律师许永东则在泉州中院设立的全国法院系统首家电子文档中心看到更“对胃口”的服务。
在这里,律师只要获取一个二维码就能够实现网上阅卷。更为重要的是,电子文档中心还集中办理法院所有的民事行政案件裁判文书的送达,并对全市法院的委托送达工作实施动态管理。
“泉州中院对全市实行了网格化送达管理,各个社区均设有网格协助送达员。”许永东说,各级法院还安装了类似快递自助收件箱的法院材料流转终端,当事人可以在24小时内的任何时间,通过收到的短信密码开启收件箱收取材料。
品质服务
近距离感受司法温度
“一身红马甲,笑容挂脸颊。法院遇难题,记得先找他。”去过厦门市思明区法院的人都知道,这几句顺口溜说的就是这里的诉讼服务“名片”——法庭义工。
早在2014年,思明区法院就创新打造首个法庭公益志愿服务项目。法庭义工队伍的成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有在校学生,有退休老人,有专业志愿者,还有社区热心人。他们义务为来法院办事的当事人提供咨询引导、搀扶老幼、关爱残障、劝慰开导、文明宣介等便民服务。
“让司法带上温度,这是思明区法院引入法庭义工的初衷。”思明区法院副院长江福裕说,初到法院办事,无论是申请立案还是参与庭审,总让群众觉得紧张。法庭义工为他们提供帮助,既能化解紧张心情,又能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到司法公开。
“您好,您这个案件事实比较清楚,建议选择诉前调解。”在晋江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面对前来立案的当事人,引导员正在耐心进行引导。2017年以来,晋江法院创新开展“司法门诊”,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繁简分流引导员及诉调对接督导员,开展极具特色的“门诊住院式”分工机制。
所有来诉讼的当事人先到“司法门诊”求医问药,由引导员对拟诉讼案件筛查评估,引导诉前调解,再由督导员根据调解员的专长和工作量分配调解案件,并全程跟踪进度,防止久调不决,督促调解未果案件及时转入诉讼程序“住院治疗”。
“‘小病小治,急病急治,大病专治’,有效实现案件繁简分流,以较小的司法成本取得较好的办案结果。”晋江法院院长陈水深说。
福建省人大代表李幼红点赞道,这种诉调对接机制不仅节约司法资源,也减轻了群众诉累,让群众真切地享受高效快捷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