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公安破解看不见防不了僵局
广西“六大体系”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枪爆、黑恶势力、毒品等具有边境特点的犯罪一直是影响广西社会治安的“顽疾”。近年来,广西公安厅审时度势,构建以指挥、情报、技防、公共安全监管、社会面巡防、边境数字化管控“六大体系”为主体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提升公安机关预测预警、动态打击以及综合管理的能力。
据统计,广西刑事案件发案数逐年下降,破案率逐年上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社会治安整体面貌有显著改观。今年上半年,广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6.12%,创历史新高。
像天气预报一样预警
今年8月20日,柳州市文昌桥发生一起骇人听闻的重大案件。不法分子黄日朝驾驶车辆路过文昌桥时,驶入非机动车道超车,长距离连续冲撞多辆电动车,下车后又持刀朝现场群众进行捅刺,造成3名无辜群众死亡,11人受伤。
突如其来的警报让广西公安厅指挥中心气氛凝重。指挥中心调取案发现场实时视频,第一时间下达指令,黄日朝步行至文昌大桥西侧桥底时被抓获。
“我们四级可视化指挥体系建设2010年左右已初具规模并发挥作用,规划得早、建设得早,一度全国领先。”自治区公安厅警令指挥部副主任兼情报中心主任许绍明说。
广西建立了自治区、市、县、派出所四级扁平化指挥体系,理顺了上下级之间的指挥权限关系。在派出所建设综合指挥调度室,接入扁平化、无线指挥通讯手段、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在任一指挥室均可对全区进行点对点指挥联动。
广西公安厅制定了《广西公安机关合成作战工作办法》《广西公安机关合成作战指挥系统建设及运行联动规范》,建立集网上指挥、研判、协作、考核一体化的合成作战指挥平台。
许绍明说,为应对复杂形势,广西依托已对接的海量内外部数据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和AI人工智能,深入挖掘数据信息和文本信息,建立“1+8+X”大警务信息体系,打造智能化、可视化、实战化的“广西公安情报气象站”预警系统,像“天气预报”一样实现对可能影响稳定的重大隐患提前感知预警和可视化展示。
截至目前,“情报气象站”已经预警6000多条重要情报线索。情报预警与“情行一体”工作机制相结合,今年以来,破案107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700余人,抓获网上逃犯3868人。
“现代化指挥体系和反应灵敏的情指系统,使指挥中心职能由单纯的值班、传达升级到作战、研判,定位功能有了质的改变。”许绍明说。
信息化看得见防得住
阳朔县每年接待中外游客逾千万人次,日均接处警200次,高峰时期可达到1300次。
如何解决与日俱增的安保压力?阳朔县公安局在科技强警上找到了出路。局里建立多功能智能化110指挥平台,基层一线接处警警力全部配备数字终端,在县城内实现“一分钟内至少有3名处突民警到达,3分钟内至少有10名到达,10分钟内至少有20名到达”。
在阳朔县110指挥平台,现代警务“一张图”指挥模式成熟运用。
“我们建立人员‘热力图’,随时掌握西街游客流量,开展治安防控。智能系统紧盯重点人员及网上追逃人员,一旦进入西街,马上触发系统报警。”阳朔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黄成龙说,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战斗力,助推阳朔县公安警务工作全面提升。
阳朔警务工作的蝶变,是广西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广西探索出一条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之路,打造了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的“广西模式”。
“花小钱、办大事”是广西模式的特点之一。人像系统建设统一规划,走集约化建设道路,全区目前建成接近3000个。14个地市中有11个推广安装智能芯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企业投资解决电动车频繁被盗难题。全区不等不靠,各级公安机关配发移动警务终端近3万台,建设新一代移动警务应用56款,形成“民警使用服务,地市发展应用,区厅搭建平台”的良性循环,强有力提升了广西公安民警整体执法能力。
自治区公安厅科信总队副总队长韦继良说,广西已基本形成覆盖天地路“三张网”:环桂、环市、环县及边境道路技术防控网,重点区域全覆盖组成的“天网”,在社会单位、居民小区等推广运用视频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移动目标定位等安全防范技术的“地网”。
不仅依靠高科技,在人防体系建设中,广西采用屯警街面、重点防范和社会参与的巡防模式。公安机关与武警部队建立了常态化、等级化巡防勤务机制,在城市建立三级预警和动态布警的常态巡防机制,实现重点部位5分钟警力到达现场、核心部位1分钟到达现场的硬性要求。在日常防范上,推行“一村一警务助理”“一村一警+网格员”“路长”和“红袖章”等社会动员参与机制。
“过去各自为战的技术战,现在高度集约化,从人找车、从车找人很方便,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韦继良说,依托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和群防群治,广西公安破大案、管小案,为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奠定良好基础。
一体化工程惠及全警
“‘六大体系’是一体化工程。”自治区公安厅治安总队副总队长李俊华说,“六大体系”的基础是治安管理,通过信息化监管体系,为情报研判、合成作战提供数据支撑。
李俊华说,治安防控体系涉及很多方面、很多行业,广西公安在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积极创新、不断突破,每个行业都有很多故事。
2015年柳城县发生连环爆炸案,暴露出爆破行业管理问题。以此为鉴,广西运用科技信息化寻找民爆物品管理改革突破口,在平台建设、信息化监管、规范制度等方面全面发力。
2016年4月,广西爆破作业安全监管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在全国率先实现对爆破作业全流程信息化可视化管控,民爆物品监管工作从以往的事后监管转变为实时全程监管。
广西公安在全区停止生产使用电雷管,推广安全性能更高的导爆管雷管和数码雷管。通过平台及时掌握每一枚雷管的流向轨迹和使用情况,使雷管离开公安机关审批使用区域便不能起爆。目前这一平台在广西爆破作业单位安装率达100%,电子雷管使用率超过50%,在全国遥遥领先。
广西出台了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对公安机关内部监督管理、涉爆单位治安检查、爆破作业现场监管、爆破作业信息化管理和责任迫究5个方面进行规范。停业整顿、关停一批爆破作业点,对7家爆破公司分别处以吊销许可证、罚款、停业整顿、刑事拘留责任人等相应处罚,在民爆行业引起震动。
一系列“组合拳”使广西民爆物品管理的被动局面迅速扭转,流散社会的爆炸物品保有量明显下降,没有发生一起民爆物品从正规渠道流失的案事件,没有发生有影响的重大涉爆案事件。
广西在治安管控方面还有许多创新。比如,今年酒店开始刷脸入住,宾馆人证合一验证在全国覆盖率最高。
“‘六大体系’建设是广西公安建设基础性防控体系当中有地域特色的亮点工程,刑侦部门不是直接参与部门,却是最大受益者。”自治区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黄海波说,打击犯罪离不开“六大体系”的支撑,每侦破一起案件或多或少都会利用“六大体系”的成果。
“‘六大体系’建设既为开展严打整治和抓队伍管理提供有力支撑,也成为广西公安工作跃升的重要牵引。”时任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厅长胡焯说,受益于“六大体系”建设,“以信息化为引领、以情报为支撑”等各种警务理念先后树立,警务运行机制出现诸多创新,大数据运用取得长足进步。(莫小松 马艳 王志堂 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