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主页 > 他山之石 >

上海一中院重塑案件分流机制给法官减负

时间:  2018-11-01 11:42
上海一中院重塑案件分流机制给法官减负
 
三重分类精准投放破解案多人少
 
◆制定全新案件分类标准计算机自动分类 ◆人案匹配法院人才资源利用实现最大化 ◆探索建立与三种案型相配套的审判程序
 
在百姓的法治意识越发成熟的今天,“案多人少”四个字一直是法院面临的共同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积极探索案件繁简分类制度创新,细化案件分类,优化人案配置,建立审判流程,在确保审判质量的同时提高审判效率。
 
“对案件实施繁简分流、分类处置制度,是推进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解案多人少矛盾的基本方法之一。我们从案件、人员、方法三重分类优化审判力量的投放及审判流程,最终达到简案快审、难案精审、普案简化审的目的。”上海一中院院长黄祥青10月30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由二到三细化案件分类
 
立案庭分流员章立萍打开案件分流分类处置平台,输入一件民间借贷纠纷案的案由、当事人事实争议等信息后,系统随即得出此案为简单案件的分析结果,整个过程不过一分钟。
 
“以前给案件做繁简分流的辛苦程度不亚于审判一桩案件,有了这个平台轻松了不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章立萍告诉记者,这个由上海一中院自主研发的案件分流分类处置平台已于近日正式上线。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一中院共受理案件2.9万余件,入额法官仅185人,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因此需要高效合理的繁简分流方式来合理分配案件。
 
“以前完全靠人工分流,无法统一标准,更没法涵盖数量众多、案情复杂的案件。人工判断难免主观性太强,分类的准确性也得不到保障。”章立萍说。
 
处置平台相较传统方式最大的区别是细化了分类方式,从“二分”拓展为“三分”,案件被分为疑难复杂、普通和简单案件。
 
为此,上海一中院制定了全新的案件分类标准,根据不同案由、证据、法律关系、依据事实等要素进行了全面整理,由计算机按照这些标准自动分类。
 
人案匹配确保好钢于刃
 
民二庭审判长张薇佳最近明显感觉到,分给自己的繁案、难案有所增加。
 
“这些案件都非常考验法官水平,但越是如此,越要办对、办好。”张薇佳告诉记者。
 
不仅是张薇佳,其他经验丰富的法官也有同样感觉,自己接手的案子更多地在向疑难复杂案件转移。
 
这一变化的出现,是上海一中院以案件分类为基准推行人案匹配制度产生的效果。
 
“案件能否顺利审结,法官的能力和经验尤为重要,而对于疑难复杂案件来说更是如此。”黄祥青说,在案件分类的基础上,上海一中院实现对法官的匹配,让有能力、有经验的法官负责疑难复杂案件,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据了解,法官分类主要参照办案资历、个体素质等因素。具体而言,拥有10年以上一线审判经验的法官为资深法官;入职3年以下的法官为初任法官;任职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法官则作为普通法官。
 
专业人干专业事,人案匹配制度让法官队伍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让法院人才资源利用实现最大化。
 
“人案匹配不仅确保了难案的办理质量,同时也提供一个系统的法官培养路径:初任法官和普通法官通过一些简单案件和普通案件锻炼能力、积累经验,最后成为资深法官,负责疑难复杂案件也是水到渠成。”刑二庭庭长周强说。
 
流程创新保障审判质效
 
2018年7月,上海一中院审理了一起涉肖像权、姓名权纠纷案。原告是香港一名知名影星,某天在某创业网站和杂志上发现了自己的照片、姓名等个人信息,旁边还配有与一家建材公司产品有关的建材广告,遂将建材公司以及相关网站、出版社一同诉至法院。
 
由于涉案人数众多、证据较为复杂,原告还是知名影星,受到广泛关注,上海一中院副院长刘力担任此案审判长,审判过程历时近3个小时,原被告双方都表示满意。
 
“要想真正提升审判质效,合理的审判程序是不可或缺的。为此,我们探索建立了与3种案型相配套的审判程序。”刘力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针对疑难案件上海一中院尝试“四点审判法”,即固定共同点、主审矛盾点、厘清模糊点、消除盲点,确保整个庭审过程都能围绕争议焦点高效进行。
 
针对普通案件和简单案件则对开庭方式、送达方式等流程都做了简化,保证简案快审。自从审判流程投入运作以来,简单案件平均审理时间为23.2天。
 
黄祥青告诉记者,上海一中院将持续探索案件繁简分流之道,使有限的司法资源得到合理分配,让审判力量发挥在最需要的地方,最终达到审判效率和审判质量兼顾的目的。(余东明 黄浩栋)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李彩霞)
  • 版权所有:中共武威市委政法委员会 陇ICP备2000037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60202000288号
  •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能源大厦12楼 服务电话:0935-2219679 网站邮箱:wwzfx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