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老”成乡村自治有力推动者
清远探索构建“党组织+瑶老+先生公”社会治理新模式
6月5日,为化解因占用水沟而发生的邻里纠纷,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山溪村的“瑶老”唐者三早早来到村民唐罗一的家里,他要赶在这家人下地干活前,再跟他们好好聊聊怎么化解与唐三贵家的这桩纠纷。
目前在连南,有173名像唐者三这样的“瑶老+先生公”调解员奔走在田间地头。现如今,他们已经成为当地法治教育的宣传者、道德风尚的传播者、矛盾纠纷的调处者、基层自治的推动者。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连南县在总结民族地区治理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吸收少数民族传统的、乡土的和多元文化治理资源的精髓,充分发挥“瑶老”“先生公”(村寨中有威信的长者)在瑶族同胞中具有威信的优势,着力探索构建起“党组织+瑶老制+先生公”治理模式,走出一条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机制的创新之路。
传承历史精髓擦亮瑶老调解品牌
连南县地处粤北地区,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3%,是全国唯一的排瑶聚居地。
连南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唐小洪说,“瑶老”是连南排瑶人民对管理瑶族村寨对内、对外各项事务的老人的尊称。“先生公”是排瑶人民对懂得念瑶族符号、会做法事的瑶族长老的尊称,他们在瑶族村寨内有着极高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穿着瑶族的传统服装,头上包着红色的头巾,65岁的唐者三因为处事公道正派,在村里颇有威信,全村纠纷的八成都是由他调解的。唐者三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不过,不久前发生在唐罗一与唐三贵两家之间的纠纷却让他有些挠头。
今年5月,唐三贵家建的围墙占用了唐罗一家的排水沟,导致双方发生矛盾。两家在外务工的儿子回到家后,还因此动起了手。事发后,唐者三及时介入调解,双方一度达成调解协议,不料,其中一方又反悔了。
“事不大,情况也不复杂,怎么就调解不了呢?”唐者三一直在两家之间来回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双方渐渐减小分歧,眼看着调解就要成功,这让唐者三非常欣慰。
“村民的矛盾大多是土地、山林的纠纷,调解是一件复杂繁琐的事。”唐者三说,有的山林离家比较远,走路要一两个小时,而且不一定一次现场勘查就能调处成功,往往要跑上好几趟。
在唐者三的调解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他成功调解的矛盾纠纷,一年就有80多件。唐者三说:“做‘和事佬’难免会得罪一些人,但自己出于公心,问心无愧。”
瑶老们办事公道,在瑶族同胞中具有威信,让人信服。2014年,连南县找准瑶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治理的结合点,聘请威信高、公道正派、热心调解工作的瑶族同胞作为村级人民调解员,通过加强对他们的调解能力培训,精心组建起一支会讲本地话、了解本地事、掌握本地情、知晓本地俗的“瑶老+先生公”调解队伍,并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形成集预防、调解、稳控于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格局。这一调解模式入选“2016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截至目前,连南县173人的“瑶老+先生公”调解员队伍,共调处民事纠纷2747件,成功调解2724件,调解成功率为99.2%,充分发挥了村级人民调解化解民间纠纷“第一道防线”的独特作用。
把握文化根脉走出法治宣教新路
近日,“瑶老”房良九斤公坐在连南县大坪镇牛路水村村口的树阴下,用瑶族语言向村里的党员干部和村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详细讲解法治、德治、自治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性。
据了解,随着“瑶老+先生公”在调解乡村基层矛盾纠纷中发挥出来的作用,这支队伍被赋予了在村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任务。
连南县结合少数民族的特点,在全县开展“大榕树下小讲堂”法治宣传活动,邀请威望高的“瑶老”“先生公”“非遗传承人”作为主讲老师进行村落巡回普法。
党的十九大以来,该县专门为“瑶老”调解员制定日常宣传工作清单,要求“瑶老”调解员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引领社会新风尚等各方面的宣传工作,在瑶族同胞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连南县在瑶族同胞中组建起8支120人的民族文艺轻骑小分队,到全县7个镇69个行政村,开展一村一场法治主题宣传文艺演出。
唐小洪告诉记者,小分队以民族歌舞、诗歌舞蹈、戏曲曲艺、顺口溜和民间文艺等形式,结合当地实际运用瑶族原生态山歌调子将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编写成歌谣,形象生动地把普法宣传搬到了农户院落、居民楼栋、文体广场,很受当地村民的欢迎。
唐小洪说:“赋予传统乡村文化价值新的精神内核,壮大乡村文化的影响力,以民间传统文化形式推动法治精神在农村落地生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深挖乡土资源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连南县大坪镇牛路水村、军寮村,长期存在村民拒缴电费、私拉乱接、破坏电力设施等违法行为,当地镇政府、村委会、供电所多次整治却屡攻不破,成为当地社会治理的“老大难”问题。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一批“瑶老”“先生公”参与到了这场“攻坚战”中。他们运用道德教化、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身垂范等方法,采取“先易后难、各个击破”的策略,帮助全镇追回欠缴电费和违约金3429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50万元,解决了无序用电的大难题。
牛路水村的党员、“先生公”房伟光因在此次用电整治中的出色表现,被推选进入村党总支部班子。
实践中,连南县进一步深挖“瑶老”和“先生公”在社会管理中的优势,在瑶区镇村探索构建党组织引领、“瑶老”“先生公”群体组成的乡村治理组织。
在乡村治理中,“瑶老”“先生公”还被赋予兴办农村小公益、纠正群众小陋习、提出工作小建议、履行自治小职能四项职责,发挥他们在推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土地确权、人居环境改善、脱贫攻坚等基层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等方面的作用。
“基层治理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最大原因,就是基层存在‘沉没的声音’,群众心中有着‘隐藏的文本’。”唐小洪说。
连南县深挖运用“瑶老”“先生公”等德高望重乡土人士的“聆听器”“传声机”“黏合剂”作用,组织协调群众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土地确权、人居环境改善、脱贫攻坚等基层工作,让基层治理与顶层设计形成良性互动。
当前,在各级党组织的带领下,“瑶老”“先生公”群体正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出更大作用,成为乡村自治的有力推动者。(章宁旦 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