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念创新办法创新载体创新机制
枣庄司法行政工作新意盎然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司法局临城司法所所长陈华有一个习惯——写日记。
“我每天接触形形色色的矛盾纠纷,面对双方当事人的‘夹板气’,有时确实影响自己的心情和工作效率。这时,我就写日记,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写自己的工作心得,用‘阿Q’式精神排解法安慰自己。日记写完了,不但心情好了,工作经验也得到了总结和提升。到目前,我已经写了两千多篇与司法行政工作有关的日记。”陈华给《法制日报》记者分享了他的心得。
陈华认为,做基层的群众工作,就得有心境、有格局、有修养,群众才能信服,矛盾才能化解。她从事基层司法所工作17年来,跑遍了大小街道的角角落落,累计指导参与调解纠纷近千起,成功率达到99%以上,避免群体事件70余起,参与化解疑难信访案件200余起,指导信访听证20余起,先后获得“全市优秀人民调解员”“全市十佳政法干警”“全国模范司法所长”等荣誉称号。
通过写日记来消除烦恼、增强干劲、提升能力,让人耳目一新。在枣庄司法行政系统,《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所及,处处都有创新元素。
“城管得听从司法所长指挥”,这件稀奇事发生在台儿庄区涧头集镇。
原来,针对社会矛盾日益多元化、涉及面广、行业性和专业性不断增强的特点,今年2月,该镇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涧头集镇社会矛盾纠纷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及处置中心,集合了法庭、检察室、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城管中队(乡镇级归政府管理)的职能及资源,设两个常设中队和一个应急中队,共有队员40余名,由涧头集司法所所长徐恭义主持具体工作,实现“一条龙”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矛盾纠纷,构筑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联动、多方参与的矛盾纠纷综合处置格局。
“综合职能的矛调中心实现一站解决,成立以来已经化解了80余起纠纷。”涧头集镇党委书记满庭法介绍。
记者在市中区采访时,遇到孟庄司法所每周一次的“谈心”活动,“90后”工作人员徐倩参加乡镇政府组织的“包村”活动时有点胆怯,孟庄司法所所长邵明亚正在给她鼓劲。
据了解,孟庄司法所在市中区司法局第一个建立了党支部,所里在编人员全都是党员,他们时刻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处处创新举措,争先树优。为做好当地党委、政府依法行政的参谋助手,该所在全区率先推动镇村两级“两级列席”会议制度,司法所长列席乡镇党政办会议,包村干警列席村两委会议,使司法行政机关有效参与政府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决策的法律论证,为政府起草规范性文件把法律关,协调处理重大事件和群体性矛盾纠纷。
孟庄司法所还创设了每周“谈心”活动,全程不作记录,与会者就工作的事和家庭的事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打开心结,互相帮助,大家心拧成一股绳。正是凭着这些创新,该所被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
山亭区是一个贫困县,贫困人口、残疾人和留守人口多,常规法律服务很难满足群众需求。山亭区司法局针对贫困地区实际,创新法律服务模式。
“我们在民政、人社、老龄、残疾、工会、人武部、医疗机构设立了7个法律援助工作站,还创建了全省首批老年公益维权示范站,年平均办理援助案件440件。此外,我们实施了‘三送三服务’工程,送法、送联系卡、送温暖,实行免费服务、精准服务和专业服务。”山亭区司法局局长宋文忠说。
不懈的努力换来了丰硕成果,山亭区司法局先后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离开贫困县山亭,记者来到全国百强县(市)滕州市。滕州市司法局局长鲁开峰介绍,近年来,他们相继建设了市民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法院审判史迹展厅、姜屯镇沙东村法治文化广场、东大煤矿法治文化公园、西岗中心法治文化校园等139处法治文化品牌阵地。
对于在企业设立法治文化公园,滕州市更是舍得投入,他们成立了企事业司法办公室,有4名工作人员常驻办公。办公室协助企业在进厂路边设置法治电子屏和展板,在食堂设置显示屏,在绿化带里设置法治警醒谚语,在矿区下井口处安放法治类警示标语。
目前,滕州市共有120余家企业设立了企业司法办公室,3家企业创建了大型法治文化公园,40多家企业设置了法治文化长廊,其中,东大煤矿法治文化公园投资达100多万元。
去年5月,滕州市普法办公室被中央宣传部、司法部评为“全国先进普法办公室”。
“枣庄市总体经济实力在全省并不靠前,司法行政系统却出了这么多亮点,创了这么多品牌,获了这么多荣誉,这些都是创新的魅力。希望全省各地继续发扬‘破茧成蝶’精神,创新理念,创新办法,创新载体,创新机制,不断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工作亮点和品牌集群。”山东省司法厅厅长解维俊说。(姜东良 孙安清 郭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