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主页 > 他山之石 >

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之“赣州样本”调查

时间:  2018-05-14 11:41
矛盾纠纷首问负责就地解决
 
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之“赣州样本”调查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又多了一项任务:受理校园非正常死亡纠纷的委托调解工作。据了解,该中心成立5年来,已成功调解医患纠纷245件,调解率达98.60%,“医闹”得到有效控制。此次将校园非正常死亡纠纷调解纳入其职责中,旨在解决近年来的“校闹”问题。
 
这是当地持续创新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赣州样本”的一个缩影。
 
赣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利益格局深度调整,各种矛盾纠纷纷至沓来。赣州市紧紧抓住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这一历史性变化,大力弘扬“枫桥经验”,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取得了丰硕成果,连续六届被评为“全国综治工作优秀市”,连续四届荣获中央综治“长安杯”,是全国9个连续四届获得“长安杯”的城市之一。
 
那么,新时代社会治理“赣州样本”的内涵是什么,其又是如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的呢?赣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玉福近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专访时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善治为目标、以预防为基点、以党建为引领,推动矛盾纠纷‘首问负责、一站服务、三治并举、就地解决’,这既是我们学习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内涵,也是新时代社会治理‘赣州样本’的基本内容。”
 
继承红色基因改良“社会土壤”
 
今年清明节,黄沙村全体村民在17棵青松下进行了集体公祭,祭奠那些在革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英灵……
 
黄沙村隶属瑞金市叶坪乡,被誉为“红军村”。过去5年,这里乘着“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东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发展成富裕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的利益调整,并没有让这里出现影响和谐稳定的“并发症”,村民们反而更加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劲头也更足了。
 
“继承红色基因就是要善于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我们以党建为引领,立足于源头防范,在基层农村组建‘一组三会’,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并举。”瑞金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晓龙说。
 
所谓的“一组三会”,即党小组、户主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目前在当地已经成为农村治理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
 
记者见到朱学贸老人时,他正骑着自行车“巡察”回来。老人是瑞金市壬田镇“夕阳红”服务团团长,属下18名“团员”都是各村德高望重的老人,镇里专门给这些老人配备了自行车,方便他们走村串户。
 
“‘团员’对村里情况熟悉,村民也尊重我们,发现不良苗头都能及时处理,发生违法失德的现象也能及时教育纠正。”朱学贸说,民风村貌好了,矛盾纠纷自然少了。
 
同样,在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县,“义工联”等群众组织也活跃在街头社区,热心社会公益,参与矛盾化解。“我们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提高了群众初信初访化解率,大大减少了越级访的产生。”于都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郭佩群说。
 
其实,像“一组三会”“夕阳红”“义工联”这样的群众自治组织在赣州数不胜数,另外还有分布在各个角落的社会治理“网格员”,他们每天活跃在城市、农村基层一线,感知社会冷暖。同时通过他们,大量基层信息也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各级综治信息平台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实现社会和谐善治的依据和抓手。
 
“源头治理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改良‘社会土壤’,使之不产生或少产生纠纷。”马玉福介绍说,这些年,通过继承和发扬红色基因,深入推进“三治并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形成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以预防为基点,构建社会矛盾风险综合防控新体系,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整合多元力量加快“新陈代谢”
 
“红日高照人欢笑,竹板一打呱呱叫,遇到纠纷来找我,包你不用到处跑……”在章贡区三康庙社区“老师傅”调解室,张德才老人信手给记者打起了一段快板。
 
诚如老人所唱,社区的矛盾纠纷就止于他们这里。张德才对记者说:“小纠纷说道说道就完事了,复杂一点的多调几次也能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就报请上级部门协调化解。”
 
老民警陈敬东“领衔”的“老师傅”调解室设在章贡公安分局南外派出所内,他和另外几位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律师、老法官一起担任调解员,不论是涉警纠纷还是非警纠纷,只要进了门,就力求就地解决。
 
记者在大余县采访时看到,这里还专门设立了访前法律工作室,实行首问接待。由值班律师根据来访人诉求及陈述事实,对事项进行甄别梳理、分类引导、多途服务,解决了多年来信访领域“诉访不分、解答不清、责任不明”的难题,一站式解决信访群众烦心事。
 
“很多矛盾纠纷都是在互相推诿、久拖不决中逐渐升级,最终成为‘老大难’问题。通过首问负责、一站服务,让干部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大量矛盾纠纷就能就地化解、不再反复。”大余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廖军说。
 
记者注意到,赣州市经过多年大胆实践和扎实推进,纵向打造了分级调解体系,在县(市、区)层面实施联合调解,在乡镇(街道)层面开展重点调解,在村(居)一级坚持常态调解;横向推进行业、专业调解中心建设,整合专业调解力量和社会行政资源一站式服务群众;在机制上则采取统一的多元化衔接联动机制,加强诉调、警调、律调和社调对接联动,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整合多元力量,构建纵横立体的矛盾纠纷化解新体系,就是要坚持以善治为目标,推动创新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加快矛盾纠纷的新陈代谢,牢固构筑社会和谐稳定的新防线。”章贡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小东说。
 
攻心攻城并举化解“骨头积案”
 
“一定要解决,不解决谁都不好过……”
 
由于太过激动,聂师傅翻来覆去就是这句话,根本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别着急,咱先缓和一下情绪好吗?”南康区综治中心调解员、心理咨询师小谢将聂师傅安排到了心理疏导室,一面安抚情绪,一面引导他正常反映诉求,十几分钟后聂师傅的情绪明显得到缓和,终于把事情说清楚了。
 
原来,他与一家建筑公司发生合同纠纷,向区信访局投送了“请命书”,扬言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南康区联调中心当即联系该建筑公司负责人到场,组织调解人员、律师、心理咨询师进行调解,双方达成初步协议。
 
据悉,南康区综治中心下设矛盾纠纷联合调解中心,建有100多人的调解专家库队伍,区政府每年还拿出8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强化工作保障。同时,该区还有多支“心防”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通过对当事人疏导干预,解开其“心灵疙瘩”。
 
“到区里的矛盾纠纷一般都是疑难杂症,当事人往往情绪激动,一些群众还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要化解这样的矛盾纠纷,必须‘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南康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钟春莲说。
 
记者在赣州多地采访中注意到,不论是各县(市、区)的联合调解中心,还是各行业、专业调解中心,心理疏导室是其中的一项“标配”,很多调解员同时又是心理咨询师,调解专家库中也必然有几位心理专家,“攻心之举,事半功倍”更成为当地调解组织的广泛共识。
 
记者还注意到,调解中心的另一项“标配”是“诉调对接室”,任何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可以在这里立即得到司法确认,调解不成的也可以及时得到司法救济,力求每一件矛盾纠纷得到根本性解决,进一步固化“攻城”之效。
 
此外,针对信访重点人员和疑难矛盾纠纷,赣州还建立了由一名县级领导、一名乡镇或单位领导、一名村干部、一名律师或法律工作者、一名心理专家、一名政法干警共同参与化解的个案服务机制。通过采取心理疏导与释疑解惑相结合、提供心理服务与法律服务相结合、加强危机干预与风险防范相结合、解决心理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式,调处疑难矛盾,化解信访积案。2017年,该市共化解40多件“骨头积案”。
 
马玉福说,赣州的实践表明,唯有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地方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才能在社会治理中对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实现遏制增量、减少存量、控制变量的工作目标,为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郭宏鹏 黄辉)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李彩霞)
  • 版权所有:中共武威市委政法委员会 陇ICP备2000037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60202000288号
  •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能源大厦12楼 服务电话:0935-2219679 网站邮箱:wwzfx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