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主页 > 他山之石 >

民主法治绘就浙江余村山青水绿和美画卷

时间:  2018-04-16 12:02
民主法治绘就浙江余村山青水绿和美画卷
 
【引子】
 
余村电影院很“忙”。
 
这里每天上映的,是一部“两山”理论纪录片。
 
观影者,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去年“票房”达50万人次。
 
余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发源地。十多年来,这一理论如星火燎原,走出浙江,走向全国,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写进党章。
 
余村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在创建之路上,“枫桥经验”这棵常青树,矗立在青山绿水间,闪烁着一片绿意金光。
 
□ 本报赴浙江采访组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清明前夕的余村,一派诗意风光景致。
 
站在村口,如置入画卷中,青山环绕,绿水绵延,翠竹掩映,桃李竞艳……一块形似春笋的石头上,镌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个大字,鲜红如霞。
 
这块石头,记载着余村人为了村强民富、景美人和而奋斗的无眠夜晚,见证着“枫桥经验”在余村薪火相传迈向新时代的光辉轨迹。
 
民主是传家宝
 
“哇!这里负氧离子有4万多个,小心醉氧哦!”
 
“就是!赶紧深呼吸。”
 
“装一点,打包带回北京去!”
 
3月30日下午,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文化礼堂前,来自科技部农村司考察团的年轻人,围着一块显示负氧离子量的电子监测屏,纷纷赞叹,爽朗的笑声回荡在青山绿水间。
 
下午3点多,在余村电影院一楼“读书角”的桌前,《法制日报》记者见到了村委会主任俞小平,他告诉记者,余村空气好是因为推行了烟花爆竹“双禁”。
 
禁售禁放烟花爆竹,这是余村去年10月以来的一个“大动作”,还写入了村规民约。
 
“一开始,心里真没底,老祖宗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习俗,怎么可能说禁就禁?”俞小平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珠,向记者抖搂大实话。
 
但他话锋一转:“我们有一个传家宝,屡试不爽。”
 
俞小平所说的传家宝,就是抓住“枫桥经验”精髓,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进行民主协商、民主决策,实现民主自治。
 
如何应对“双禁”挑战,实现移风易俗?
 
当然要把“枫桥经验”传家宝搬出来!
 
俞小平掰着手指,列出了系列举措:村委提前介入,发放倡议书;设立“双禁”警示牌、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提供替代服务,办喜事用鼓,办丧事用锣,用鲜花换爆竹纸钱;给12户“双禁”模范带头户给予表彰;让组建的舞龙队、腰鼓队、锣鼓队巡村,增加年味……
 
事前考虑得全面,民主讨论得充分,替代措施多样,结果是,从元旦开始,俞小平再也没听到一声烟花爆竹声响。
 
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将“双禁”写入村规民约。余村的这项先行先试,如法炮制推广到天荒坪镇11个村,实现全域“双禁”。记者听说,镇党委书记赵双勤,还被村民亲切地取了外号叫“赵双禁”。
 
说到民主决策,俞小平说,早在十多年前,余村就诞生了一项“改天换地”的民主决策——关停矿山、水泥厂,被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评价为“高明之举”。
 
在一旁看书的老书记鲍新民,也加入了聊天队伍,回忆起当年的情景:
 
2005年8月15日,也是这样的下午,在村委会一间狭小的会议室,鲍新民向习近平汇报了村里关矿停厂的做法。“本来习近平同志是来调研我们民主法治村建设情况的,他听了我们的介绍后,面带微笑但语气果断地说,‘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最后十个字,后来就发展成著名的“两山”理论。
 
牢记习近平同志当年关于加强村级民主法治建设的嘱托,余村带着“枫桥经验”的传家宝,更加自信坚定地走上了民主管理、依法治村、绿色发展的道路。
 
俞小平自豪地说:“余村成立了‘两山’议事会,作为民主议事决策的常态协商机制,从自来水收费、家禽圈养、垃圾分类、文明祭祖到全村规划建设,大小事都要通过众人商议后才能做。村里每花一分钱,都公示在‘村村通’电视平台上,随时接受监督。”
 
法治是新引擎
 
在余村村委会大楼前,立着4块石碑,上面分别写着:民主余村、平安余村、法治余村、幸福余村。
 
安吉县司法局副局长梅利庆带着记者,参观了村里一条长长的法治文化墙,上面集中展示了余村十多年来民主法治建设成果。
 
村中长廊、农户围墙、路边侧石、休息长椅,随处可见法治漫画、法治谜语,给秀美的余村增添了别样的法治韵味。
 
村中一间会议室,依旧保持13年前的陈设,成了“两山会址”。
 
望着会址里的黄桌蓝椅,梅利庆感慨地说:“我们始终不忘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嘱托,不遗余力地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让法治成为余村和谐的新引擎,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
 
李芳是余村法律顾问,也是余村法治进步的见证者。
 
一头微卷的短发,穿着粉色呢制料外套,戴着一副框架眼镜,和悬挂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点的照片那种职业装感觉不同,眼前的她更有邻家阿姨的亲切。
 
一开口,就透着直爽,李芳说:“我本是余村人,又嫁到余村,家离村委会不远,几分钟就跑到,可以贴近服务。”
 
早在1996年,余村因为开矿,村集体经济殷实,村干部经常会遇到合同上的问题,就聘请李芳担任村级法律顾问。余村因此也成为全县最早聘请法律顾问的村。
 
因为说话做事比较公正,赢得了村民们的信赖,村民一碰到什么法律问题都愿意找李芳。
 
“有时正在炒菜时就要放下锅铲,去接村民的咨询电话,有时半夜里也会接到紧急求助。”李芳笑着告诉记者,从过去的婚姻家庭纠纷、劳动争议、土地纠纷,到如今的旅游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纠纷类型变化,反映了村民法律意识不断提高,遇事找法用法氛围浓厚。
 
在一起跨村的劳资纠纷中,30名职工为索要工资,多次跟服装企业协商未果,李芳得知情况后,热心地介入调解,帮助达成了分期付款的协议,本打算去集体上访的村民最终决定给企业一个缓冲机会,使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李芳认为,这就是发挥法律顾问引导作用、落实“枫桥经验”精神的典型案例。
 
在余村党群服务中心,记者发现如今又多了块牌子,去年11月16日,安吉法院“两山”巡回法庭正式揭牌,通过法官驻村、预约办案、多元调解等措施,同时协助开展送法下乡、法律走亲等活动,开启了司法便民利民新时代。
 
余村党支部书记潘文革感慨地说:“法律顾问、巡回法庭都是推动余村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他们及时参与决策合法审查、合同风险防范、矛盾纠纷法律把关,余村一步步从学会用法走到了习惯用法,村民零上访,自建村以来,村干部从未出现一人有过违法犯罪行为,村民遵纪守法,刑事犯罪率一直保持零基数、零增长。”
 
平安是护村石
 
安吉,取自《诗经》“安且吉兮”,平安是安吉余村最美的底色。
 
在余村,除了天荒坪派出所入驻的警务室,今年还出现了一项展现“枫桥经验”薪火相传的新工程——“家园卫士”。
 
余村有3位“家园卫士”,戴金田、王月华、叶红,是安吉公安民警与协警,都是余村人,利用工作优势,守卫余村平安。
 
“这项工程的推出,和安吉县通讯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分不开。”裘力彬,安吉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一个年轻帅小伙,向记者娓娓道来。
 
裘力彬说,安吉全县人口46万人,山区面积大,但全局警力只有1552人,如何让防范通讯网络诈骗宣传不留死角,除了借助媒体、发传单等形式外,去年,安吉公安还给每位民警和协辅警下了“死命令”,要求大家通过亲戚、朋友、邻居等关系,发展20名志愿者,开展“传销式”宣传。
 
效果立竿见影,发案数直线下降,达到60%以上。
 
在裘力彬看来,这种发动亲朋发展志愿者的方式,就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尤其契合公安“防为主、防为上”的工作方针。
 
安吉利用民警、协辅警在原籍地和居住地熟悉环境、便于开展工作的优势,打造一批“家园卫士”,在岗时护卫平安,在家时守护家园。
 
“彬哥,我以后再也不吸毒了,一定好好过日子。”在裘力彬的悉心管教下,令父母痛心不已的青年阿超喜上眉梢,迎来了他的好日子,不仅成功戒毒,而且马上要结婚了。
  “以后就有老婆管着他了。”裘力彬说。
 
像裘力彬一样的“家园卫士”遍布安吉城乡。
 
给毁林种茶的村民上法制课、在村里巡逻提高见警率、主动参与安全隐患排查……3名家园卫士成了余村平安的新警力。
 
信息技术,也给余村平安插上智慧翅膀。
 
在余村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记者看到,一块巨大电子屏幕,显示着余村各个重要路段、区域的实时状况,水库、工业区、文体广场、居民小区,一切尽入眼底。依托“村村通”“村村看”“村村响”“村村用”等信息化载体,余村网格员收集信息及时,处理问题及时,所以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天天都平安。
 
落实“枫桥经验”,把矛盾尽可能解决在萌芽状态,是余村村干部践行“枫桥经验”为村民服务的基本准则,也是余村幸福公式的重要构成,幸福=平安+民主+法治。(张亚 陈东升 崔立伟 贾宝元 王春 陈磊)
 
记者手记 
 
绿水青山是亿万年前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绿水青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靠什么守住绿水青山?靠什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说到底:民主法治。
 
赵德清是安吉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他曾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教诲。他说,多年来,安吉始终坚持“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不动摇,贯彻落实“两山”理论,通过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追求人和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安吉县天荒坪镇党委委员刘列飞说,随着村民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文明素养大大提高,余村以村规民约为切入点,实现了法治、德治、自治的“三治”融合,守住了绿水青山,也守住了余村人的幸福。村民在绿水青山的美丽环境中收获了金山银山。
 
民主、法治、平安,构成了余村人幸福的基本要件,也成就了乡村治理的新模式,余村带着“枫桥经验”传家宝,走出了一条绿意金光的康庄大道,绘就了一幅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山水画卷。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李彩霞)
  • 版权所有:中共武威市委政法委员会 陇ICP备2000037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60202000288号
  •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能源大厦12楼 服务电话:0935-2219679 网站邮箱:wwzfx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