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积极搭建“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
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无盲点
每周四,宁夏银川市国立公证处公证员刘衍霞都会准时到银川市金凤区阅海万家社区A区会所二楼坐班,而且坚持快1年了。在坐班的5个小时中,她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公证法律咨询,甚至把公证中的几个重要环节也“搬到”阅海万家社区,比如收集证据材料、做证人证言、送达公证书等,真正成为阅海万家社区3万居民的公证法律顾问。
像刘衍霞这样的社区法律顾问,在金凤区有73个。去年4月,金凤区推出一村居(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辖区21家律所与7个镇街道和66个村居签订了法律服务协议书,给各地司法所、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上门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参与调解矛盾纠纷。着力打造“半小时服务圈”,是银川市开展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举措。同时,借助“互联网+”,银川市通过积极搭建县、乡镇、村居“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开通公共法律服务官方微信等,为公众提供全天候、全流程、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
西夏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是最早建立“互联网+”服务社区居民的公共平台,为社区居民网络视频咨询服务,通过QQ视频与辖区各司法所、村居社区连接,由中心专业的法律工作者面对面为群众答疑解惑。“以前电话咨询不能展示证据,我们不能确定咨询者是否符合法律援助范围,而视频不同,我们可以直接看到证据,这样一些偏远地区的求援者就可以少跑冤枉路了。”中心主任聂卫军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截至目前,西夏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共受理案件1806件,办结889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3589.88万元。
通过远程视频终端,兴庆区大新镇塔桥村村民刘某顺利申请到了法律援助。原来在一物业公司工作的刘某,2015年8月受工伤致六级伤残。之后,物业公司每月支付工伤津贴1300元,但去年9月起停发。值班律师何凤玲通过远程视频,告诉刘某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规定可享受的各项待遇,并帮她申请到了法律援助。
近年来,银川市司法局充分利用本地区基础较好、律师资源较丰富的优势,加快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步伐,在全区率先建成了覆盖城乡社区、满足各领域各层次需求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依托原有法律援助中心,有效整合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职能,配备由司法行政干部、执业律师、公证员、专职人民调解员、法律服务志愿者等组成的法律服务团队,集中受理和提供群众所需的法律服务事项。
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过程中,银川市各市县因地制宜打造出亮点品牌。金凤区利用辖区律师资源,启动“法润金凤”工程,聘请律师与所有村(居)开展公益法律服务和结对子活动;西夏区探索建立“党建+法律服务模式”,以党建引领业务,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业务的双融合;灵武市建立“金牌联合调委会”、土地纠纷、安置拆迁、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9个行业性专业性委员会,为群众提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法律服务。(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