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稳基础发挥特长推陈出新
北京法院普法责任制落实亮点频出
2017年11月15日,国内首档法治类直播节目《法官来了》正式开播,7位优秀的北京法官陆续走进花椒直播间,讲解热点案件,普及法律知识,2619万网友在线观看点赞,接受了一次别样的法治教育。从组建“首都法官以案释法宣讲团”,深入群众开展讲法,到结合新法、新案和社会热点召开新闻发布会释法、说理,再到利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不断创新普法手段,提升普法效果,北京法院法治宣传工作近年来高潮迭起、亮点频出。“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在北京法院系统得到扎实落实,取得良好效果。
宣讲团为引领 普法遍地开花
2017年9月18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安凤德带队走进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这一次,安凤德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首都法官以案释法宣讲团”团长。在这次活动上,北京市高院与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签约,共同建立面向银行员工及金融消费者的普法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安凤德还以“银行从业人员职务犯罪预防与风险防范”为题,以案释法开讲了“首都法官以案释法宣讲团”进工行的第一课。
据了解,“首都法官以案释法宣讲团”是北京法院组建的一支“以案释法”宣讲团队,由100余名在全市法院选拔出来的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法官组成,其中不乏厉莉、赵海、陈昶屹这样的北京法院“明星法官”。宣讲团在市高院新闻办设立了办公室和联络人,负责根据社会单位、群体提出的普法需求,统筹安排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宣讲团法官开展宣讲活动。宣讲团成立半年,对口开展的集中宣讲活动约30次。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在法治宣传领域,基层普法活动蓬勃开展。今年元旦前夕,正值北京新机场开工建设3周年,北京大兴区法院联合廊坊市广阳区法院、河北省固安县法院,共同在新机场建设工地举行了一次面向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护的案例式法治宣传活动,选取了16篇与外来务工人员密切相关的涉法案件,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并现场回答了工人们的法律咨询。去年10月,“法官妈妈”尚秀云受邀走进北京市赵登禹学校,结合亲自审理的典型案例,为该校220余名教师讲授了一堂生动的法治、安全课……
北京高院政治部副主任、新闻办主任郭京霞告诉记者,自《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下发以来,北京法院从顶层设计入手,把建立“普法责任制”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工作,制定出台方案措施,全市各级法院也紧紧围绕“谁执法,谁普法”工作目标,挖掘在案件审理中的资源优势,充分开展不同形式的以案释法活动。除“以案释法宣讲团”外,北京法院还依托模范先进法官,组建了多个普法志愿服务团队,例如西城法院赵海志愿者服务队、房山法院厉莉爱心团队等,均开展了广泛的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获得人民群众一致认可。
围绕热点讲法 结合案例释法
“乘车玩手机遭遇急刹车受伤,地铁公司该担多大责?”由北京市二中院二审的这起案件,曾一度在社会上引发争论。一名“低头族”乘坐地铁只顾看手机,不扶扶手,结果遇到列车紧急刹车摔伤在车厢内,引发与地铁公司的一场纠纷。
“类似这样的案件,老百姓容易同情受伤的弱者,认为地铁公司应担主责。但实际上,乘客受伤的重要原因在于其没有扶扶手,对自己的安全没有尽到合理注意义务。”二中院研究室负责人、新闻办主任高志海告诉记者,这起案件乘车人最终被判承担六成责任。可如何扭转百姓的错误认识?二中院充分发挥以案说法的作用,在宣判后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由主审法官对判决理由进行充分阐释,并对所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客发布安全提示。随之,法官又相继走进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向更大范围的公众释法说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这起案件在社会规则引领和法治教育方面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类似这样围绕热点主动普法、结合案例及时释法是北京法院法治宣传工作的一大特色。去年一年中,北京市一中院召开了13场新闻发布会,其中不少发布主题都是对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的回应。例如,在该院“涉物业纠纷审判白皮书”发布过程中,法官们不仅系统梳理了该院2013年至2017年上半年所审理的各类涉物业纠纷,并进行总结分析,还专门发布了涉物业纠纷的典型案例和一份详细的诉讼指引。
一中院民二庭副庭长丁宇翔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物业纠纷作为发布内容,就是因为这类纠纷与老百姓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为了取得更好的普法效果,我们综合考虑了此类案件的特点,选择用丰富的案例讲解法律知识,用细致的诉讼指南为当事人诉讼提供指引,让社会明白此类纠纷法律是如何规定的,遇到纠纷又该怎么打官司。”
据统计,2017年以来,类似的新闻发布会,北京全市法院共召开了100余场,发布重大典型案例1000余件,撰写法治宣传文章1000余篇,法官做客电视台、广播电台参与普法直播类节目500余次。
创新形式手段 增进普法实效
“深度解读民间借贷录像”“未成年人的成长与保护”“婚姻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个人信息的保护”……在花椒直播平台上《法官来了》直播节目中,来自审判一线的北京法官们面向网友,将晦涩的法律知识用生动的案例进行讲解,与网友在线互动,让法治类直播节目大大地火了一把。
郭京霞告诉记者,北京高院与花椒联合推出这档节目,就是想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没想到第一季就成功吸引了2600余万网友的关注,成功拉近了法官与网友之间的距离,也推进了普法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法院的法治宣传工作中,推陈出新贯穿始终。截至目前,北京全市法院已经开设官方微博和法官个人、审判业务庭室实名认证微博100个,官方微信和法官个人微信80多个,北京法院的粉丝累计超过2000万,日发帖量超过500条,成为法院普法的重要前沿阵地。与此同时,北京市高院官方微博“京法网事”多次获评十大政务微博、全国十大司法微博,是名副其实的法律圈“大V”。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和形式的不断丰富,法院普法也在不断探索着新手段、新样式,由市高院联合法宣办制作的《爱·守护》公益广告,呼吁加强未成年人校园保护,社会反响良好;协助市法宣办拍摄“12·4”普法宣传片,市高院领导友情出镜;“马彩云”“五厘米”等多部微电影在中央政法委“平安中国”微电影微视频大赛中获奖;在全国率先推出法官网络公开课,至今已开课200余期,总学习人数超过百万。
随着北京法院普法宣传教育机制不断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手段不断创新,法治宣传教育的常态长效机制已经建立,普法宣传效果屡上新台阶。(黄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