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主页 > 他山之石 >

聚焦上海超大城市基层治理“黄浦模式”

时间:  2017-12-20 10:52
用花匠精神深耕法治高地
 
聚焦上海超大城市基层治理“黄浦模式”
 
尽管早已入冬,气温骤降,但吴阿姨家的小孙子一早就嚷着到门口玩。吴阿姨家住上海市黄浦区贵州西社区,这里的房子都是老上海石库门遗存。原本室外空间就窄小,加上日积月累的违法建筑,公共空间几乎消失殆尽。今年当地政府启动了“微治理”行动,让那些消失的公共空间以全新的方式重见天日……
 
近年来,上海市黄浦区针对老百姓意见集中的难点、痛点问题,通过法治先行、自治、共治、法治、德治“四治”有机融合的模式,走出了一条与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水土相符的基层治理之路。
 
近日,黄浦区委书记、区长、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组长杲云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黄浦区作为上海最早获得全国法治城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的中心城区,必须先行先试,用花匠精神深耕法治高地,回应群众关切,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人民期待就是治理方向
 
尽管早已过了中秋节,光明邨酒楼门口依然排着10多人的队伍,他们对这里的老字号鲜肉月饼情有独钟。据悉,前几年的中秋节,这里每天排队长达9小时,队伍延绵几百米,于是一些“黄牛”肆意插队,一盒45元的月饼被倒卖到120元……
 
“马路上长时间人群拥挤,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和交通事故;‘黄牛’肆虐又扰乱经营秩序,让群众叫苦不迭。对此,我们通过‘四治’融合的方式进行治理。今年中秋节,再没有出现往年的‘月饼乱象’。”黄浦区综治办主任吴弶说。
 
据了解,黄浦区作为历史悠久的老城区,很多问题看似细小,但惯性大,时间久了,就给治理带来难题,影响群众利益。
 
其实,像这种由乱而治的例子在黄浦区举不胜举。今年年初,黄浦区针对依法治区工作提出了30个重点课题,涵盖社会治理和民生工程的方方面面,每个课题都直接回应群众的期待,触碰老百姓最关切的问题。
 
“老百姓的期待就是我们治理的方向,不论事情大小,只要关乎群众利益,就应该主动作为,尽早解决。”黄浦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吕南停说,只有坚持问题导向,不回避矛盾,才能准确“把脉”人民群众的美好向往,才能感知他们冷暖,找到精准治理之法,有效解决那些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法治先行引领“四治融合”
 
近日,黄浦区法制办牵头制定了《关于损坏房屋承重结构违法行为综合治理的若干规定》,并向有关部门征求意见。
 
记者注意到,这一规定梳理了物业管理、城市管理、房屋装修等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采用的是行政执法与民事维权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并整合了多个相关部门的执法资源和力量。
 
“很多基层治理难题,只有将相关法律和执法力量进行整合,才能形成法治合力,难题也就迎刃而解。”黄浦区司法局副局长冒拥军说:“去年,老城厢的拆违难题也是通过这样的办法解决的,为此还出台了‘拆违十条’。”
 
据悉,黄浦“拆违十条”在梳理原有诸多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重构执法流程,以其高效有序的执法效能,被全国很多城市借鉴复制。
 
“法治先行,引领‘四治融合’。这是我们破解城市治理难题而屡试不爽的工作模式,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形成了黄浦独有的工作经验。”黄浦区司法局局长、区依法治区办常务副主任刘辉告诉记者,“所谓的‘四治融合’就是以党建为引领,自治为抓手,共治为平台,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基础,全面推进各项基层治理措施落地见效。”
 
记者注意到,黄浦区依托这一治理模式还有效解决了外滩金融聚集带的P2P监管和金融风险防范难题,在近三四年中全国其他地方此类案件乱象丛生的情况下,黄浦区实现了有序稳控的良好金融秩序。
 
另外,还有诸如群租房整治、私人电影院治理等一系列城市治理难题均在这一模式下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随之出台了一大批经过整合梳理、实践见效的规定、办法和意见。
 
花匠精神掬得满园花开
 
在老成都北路,胡阿姨正在将几辆共享单车挪到停车位里,她穿着蓝色马甲,背后印有“非机动车管理员”的字样。
 
据悉,目前共享单车的超饱和投放给很多城市带来了治理难题。早在去年年底,黄浦区就采用“四治融合”的办法,共同推进共享单车的治理,由市政部门召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以及街道、风景办、交警支队、非机动车管理公司召开专题协调会,形成多方联动机制。
 
今年4月,在上海乃至全国率先发布“共享单车投、骑、停禁限区域”33条规定,有效解决这个令很多地方头疼的“城市病”。
 
城市管理,尤其是基层治理,很多问题要提前考虑,未雨绸缪,才能在出现问题后不至于手忙脚乱。
 
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公布了上海首个私法自治性质的《住户守则》,得到广大居民的一致支持。诸如物业费不缴、无证养狗、机动车乱停放、垃圾分类不清、群租房治理等一些基层治理难题得到有效改善和纠正。
 
无论是共治还是自治,都得有法可依,《住户守则》填补了居民自治的制度空白。为推进城区治理法治化、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那么,经过多年的法治建设,黄浦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到底如何,老百姓对此获得感和满意度又怎样呢?不久前,黄浦区和华东政法大学成立了上海市第一家“依法治区评价体系研究中心”,旨在通过全面考量和评价黄浦区近年来法治建设的成果,形成一个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
 
“从顶层设计,到有效推进,再到科学评价,黄浦区在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路上越走越扎实,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我们唯有发扬花匠精神,精心营作,才能掬得满园花开。”杲云说。(余东明)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李彩霞)
  • 版权所有:中共武威市委政法委员会 陇ICP备2000037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60202000288号
  •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能源大厦12楼 服务电话:0935-2219679 网站邮箱:wwzfx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