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群众法律需求“最后一公里”
青海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社区矫正中心建设纪实
初秋的柴达木盆地,秋高气爽。
9月6日,青海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社区矫正中心建设暨司法行政改革工作推进会,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召开。
上午8时30分,在青海省司法厅厅长苏荣的带领下,参会的司法厅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市(州)、县(区,行委)司法局局长前往德令哈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社区矫正中心和矛调中心,实地观摩中心建设情况。
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分类明确的服务区、摆放整齐随手可取的便民法律知识手册……在德令哈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贴心服务处处体现。法律援助同比增长率193%,公证同比增长率103%,法律咨询来电同比增长218%,代写法律文书同比增长164%……一组组数据详细记载着中心成立以来的成绩。“中心旨在为群众提供专业、普惠、均等、便捷的法律服务,缩短群众对法律需求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居民共享法治建设成果。”德令哈市法律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姜秋菊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今年3月,德令哈市率先在全州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目前,全市4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组建了法律服务工作站,42个村、18个社区组建了法律服务室,为实现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下了基础。
“从中心成立以来,通过各种渠道推广宣传,老百姓有法律问题就会来这里咨询和寻求帮助,人数比以前翻了一番。”德令哈市法律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更建珍说。
海西州司法局局长桑周说,目前,全州已建立9个法律援助中心,468个乡镇(街道)、村(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络站),12家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并在8家看守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基本实现全覆盖。今年,全州共受理指派法律援助案件460件,解答法律咨询1559人次,为799名受援人提供了法律帮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据了解,今年,青海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省24个县(市、区)开展试点,经过8个月的探索实践,已建成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244个,已建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1759个。
在德令哈市社区矫正中心,观摩团参观了监控室、宣告室、教育室、训诫室、活动室、阅览室、健身房等设施。在阅览室,苏荣向矫正人员询问了学习、生活情况,当得知有人在做志愿者时,鼓励他们要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培训,多为社会作贡献。
德令哈市司法局局长吴波说,矫正中心全面实现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集中宣告、集中监管、集中教育和集中培训。目前,中心成立以来,从未发生社区服刑人员重大、恶性案件和负面舆情案件。
桑州告诉记者,海西现有州县两级社区矫正专兼职工作人员12名、乡镇司法所专兼职工作人员40余名、志愿者和辅助性工作人员90余名。乌兰县、德令哈市社区矫正中心已建成使用,州社区矫正监管指挥中心已投入运行,全州其他地区矫正中心业务用房已全部落实。
目前,青海已有5家社区矫正中心相继建成使用,另有38个市、县、区落实了社区矫正中心场所,年内中心建设覆盖面将达到90%以上,全省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在德令哈市矛盾排查调解中心,苏荣向工作人员询问了矛调案件的数量、类型及调解情况,勉励他们再接再厉,继续为海西社会稳定尽职尽责。
下午3点,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社区矫正中心建设暨司法行政改革工作推进会在海西州会议中心召开。青海省司法厅副厅长张高社、刘柏林分别介绍了全省社区矫正中心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情况,苏荣对下一步司法行政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苏荣指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后,青海司法行政改革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司法鉴定统一管理体制改革、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法治宣传教育改革、法律援助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律师改革已印发实施意见,监狱制度改革、社区矫正改革、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等正在稳步推进。
苏荣强调,要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使其成为司法行政改革的总抓手,今后必须抓好七项改革:一要推进公证体制改革;二要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三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四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五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社区、村普遍设立法律顾问机制;六要健全完善律师权益保障过失惩戒制度;七要积极培养法律服务人才。
苏荣要求,全省司法行政机关要坚持以夯实“三基”为根基的工作导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础工作、提升基本能力。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信心决心,以落实司法行政改革任务为主线,不断开创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为推进法治青海、平安青海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韩萍 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