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综治要闻

当前位置:主页 > 政法综治要闻 >

物阜民丰感党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一周年特别报道

时间:  2020-08-20 18:35
物阜民丰感党恩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一周年特别报道
 


  村居青砖黛瓦、环境优美整洁、村民乐观自信,一座座产业大棚在村庄周围层层铺展开去,十分壮观……
 
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不是旅游景点,但每天来这里“打卡”的人络绎不绝。
 
游客们也许不知道,黄花滩在成为富民新村之前,只不过是黄沙连绵的沙窝子;富民新村的村民在搬迁到黄花滩之前,居住在古浪县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的南部山区,那时“脱贫”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美好的憧憬,“小康”只是一个美丽而遥远的梦。
 
“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2019年8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古浪县的富民新村,进学校、访农户、问民生,留下这温暖亿万人民心窝的话语,为富民新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一年来,富民新村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想出路、谋发展,兴产业、美环境,如今村里产业蓬勃发展,村民们腰包鼓了,大伙铆足劲奔小康的信心更大、底气更足了!
 

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新貌。本文图片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盛学卿
 

产业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富民新村考察时强调,从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想办法、找出路,让易地搬迁的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总书记的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富民新村党总支书记张延堂说,我们认准了一条:就是一门心思发展富民产业——
 
在富民新村西北侧,是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园。园区内高标准日光温室一眼望不到边。7月中旬,我们在这里看到,温室内头茬西瓜已经碗口大小,再有不到一周时间就可以上市。

 

富民新村大力发展日光温室种植。

 

“这个品种的瓜,个头适中、瓤沙汁甜,主要销往沿海城市。”负责日光温室管护的王宗泰说,产业园内依托公司化运作,将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1000座,再加上村民自建的230座各类养殖大棚,“未来这一片区,将承载起全村人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在村庄东头,海升集团投资4.3亿元、占地300亩的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生态示范基地正在加紧建设。整修平坦的沙土地上已经竖起了3000多根基柱,纵向成行、横向成排,富有韵律和节奏。现场负责施工的杨月介绍说,别看这些基柱轻巧,里面却集成着水电线路等,以它们为基座将搭建起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日光温室。整个项目预计今年11月建成运营,届时可实现年产串番茄2700吨,种苗1800万株,带动周边1.5万农户发展蔬菜种植产业。

 

富民新村建成高标准养殖小区。

 

在村庄东北侧,是肉牛、肉羊养殖基地。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村里规划建设了万只规模的羊场,目前2500多只羊已经入栏饲养。

 

富民新村种植云朵玫瑰300亩。

 

与此同时,300亩云朵玫瑰,470亩山楂、李子、桃等林果产业也已经初具规模……
 
各类富民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村民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55岁的徐生权不用去外地打工了。他每天开着三轮车为肉羊养殖基地运送饲料。他说:“以前住在山里,山高地薄,不出去打工没收入,出去了又照顾不到家里;现在搬下山,村里的产业多、项目多、活也多,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挣上钱。”
 
徐生权算了一笔账:在羊场务工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再加上家里一座蔬菜大棚的收入,“一年下来比以前在外地打工能多收入三四万元哩。”
 
“大棚头茬辣椒刚摘完,我思谋着下茬都种西红柿。”48岁的冯国安说。
 
冯国安原来住在古浪县古丰乡的大山深处。在那里,年轻力壮的冯国安承包了80多亩山地,依靠“二牛抬扛”没日没夜地干,播种时节还是忙不过来,常常是前面地里的苗已经长出来了,后面地里还没有下种,辛辛苦苦一年的收成勉勉强强“糊”住一家人的嘴。
 
搬到富民新村后,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如何脱贫致富,冯国安最初打心底里犯嘀咕。
 
好在村里加强技术培训,引导大家发展蔬菜大棚。冯国安从来没种过大棚,连辣椒、西红柿苗都分不清。但他人勤快、肯吃苦,不懂就问,扎在大棚里从头学,很快就掌握了技术要领,成了村里有名的“土专家”。
 
现如今,冯国安不光打理着自家的1座蔬菜大棚,还承包了村里其他村民的7座大棚。他说:“现在打理大棚靠的是技术,比之前单纯依靠力气种地轻松多了。”
 
仅仅一年工夫,冯国安不但还清了之前的欠账,手头还有了近十万元的存款。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富民新村考察时来到村民李应川家,同他们一家拉家常。
 
一年来,大家不止一次地问已经成为“名人”的李应川:“总书记再来,你想说点啥?”
 
“我一定要向总书记汇报:我们依靠党的好政策、依靠自己的双手,不但脱了贫还致了富。”李应川充满了自信。
 
李应川的自信来自产业。从去年开始,李应川精心打理家里的蔬菜大棚。“别看只有一座大棚,但辣椒、西红柿轮番种植下来,一年少说也有5万多元的收入。”李应川说。
 
“总书记视察富民新村,提振了我们干事创业的干劲和斗志。”干城乡党委书记朱培龙说,现在村民人人谈产业,人人干产业,家家户户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产业要发展,水是关键!
 
“黄花滩季节性缺水非常明显。要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有个‘水缸’。”古浪县黄花滩引黄灌区水利管理处处长俞建全说。
 
在黄花滩一侧长达十几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黄花滩调蓄水工程1到4号蓄水池。这些水池如今都已经蓄满水,犹如镶嵌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的4颗蓝色的宝石。
 
俞建全说:“4座蓄水池就是4个大水缸,在丰水期蓄水,在来水少、农业用水多的情况下供水,削峰平谷,可以确保移民新区产业发展用水。”
 
“水的问题解决了,产业发展和生态治理有了可靠保障。”俞建全说,这不仅实现了“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的目标,也使得南部祁连山区生态得以修复,北部腾格里沙漠得以治理,一举三得。
 
如今的黄花滩,人口向社区和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产业规模效应、要素聚集效应、设施共享效应、服务放大效应一起被激发出来。
 

生态优

 

今年2月,富民新村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这个荣誉好多人没想到。

 

富民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之前的沙窝窝,现今绿树成荫,花香怡人,不实地来看确实想不到。”来自兰州市的刘民东参观了富民新村后说,“来到这里,确实被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场景震撼——黄花滩为村民提供了安家落户的家园,村民们也给黄花滩披上了绿装。”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极大地激发了富民新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干劲,也点燃了大家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
 
富民新村将环境绿化美化与发展林业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有机结合,组织干部群众大力实施村庄绿化工程,扮靓村庄道路,打造绿色广场,共栽植海棠、榆叶梅、红叶李等风景树8000多株;发展庭院经济,注重乔、灌、花、草合理搭配,栽植海棠树、杏树、枣树、沙枣树等1.2万多株。
 
如今村里的树木多了,环境美了,特别是精心打造的海棠路,村民们茶余饭后都爱去走走转转,就连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忍不住要多拍几张照片留念。
 
在30公里外,许多村民祖祖辈辈生活的横梁乡西尖山村,旧有的宅院都已拆除,正在整理、复绿。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曾经耕种的田地已经绿草葳蕤,各类知名不知名的山花绚烂地开放,大自然又恢复了她美丽安宁的模样。
 
朱培龙介绍说,与易地扶贫搬迁同步,古浪县南部山区迁出区实施了拆旧复绿工程,先后完成了废旧宅基地腾退复垦3万多亩,实施退耕还林7.47万亩,封山育林53.42万亩,实现了“人退山绿”。
 
古浪县南部山区属祁连山北麓余脉,是石羊河流域的源头汇水区,生态功能十分重要。6万多群众迁出之后,山区生态恢复治理迫在眉睫。一年来,古浪县大力实施祁连山生态恢复、防沙治沙、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森林湿地保护、林草产业培育五大工程,全力推进城市绿化、农村村庄绿化、景区景点绿化、产业园区绿化、通道绿化、农田林网建设、林草抚育管护、林草科技创新八大行动,完成国土绿化15.1万亩。
 
“开荒山尖尖,种地天边边”,以前为了糊口,村里人扒坡种地、伐木开荒,“山秃了一片又一片,日子没好起来,环境却被糟蹋得不像样。”从山里搬到富民新村的康君周说,“搬出大山,不但日子越过越滋润,大山也都重新复绿换了新颜。”
 
保住绿水青山,始得金山银山。

 

人和美

 

好日子,“激活”希望、点亮未来。
 
过上了好日子,富民新村的乡亲们越来越爱“管闲事”了。
 
“我们心里充满了对这个大家园的爱,所以时时处处关注着村子的建设。”今年5月23日,稍有点闲暇的苗生财想起了一件事。
 
“村里的自来水管冬天有冻管现象,如果不趁着夏天维修,到了冬天就会影响乡亲们的生产生活用水。”苗生财将自己的想法反映到村务民主协商会,要求进行民主协商,尽早解决问题。
 
村务民主协商,这在富民新村是个新鲜事。
 
去年,富民新村作为古浪县基层协商民主示范点,建立起村务民主协商会。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协商会成员构成采用“1+1+10+X”模式,将涉及村内公共利益的重要事项、村民关心的涉及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纳入协商范畴,坚持广泛协商。
 
“所谓‘1+1+10+X’模式,就是协商会成员由1名包村干部、1名协商会会长、10名村代表和若干协商事项当事人组成。这样既有广泛的代表性,又便于开展协商。”张延堂说。
 
接到苗生财反映的问题后,协商会迅速组织人员展开协商。经过充分协商讨论,维修方案很快确定——由黄花滩供水站具体负责对自来水管冬季冻管进行技术处理。当天,供水站就安排施工人员进驻,通过加装防冻软管等措施,消除了村民冬季用水的隐患。
 
“村上的零碎事、村民的烦心事都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当事人的意见得到尊重,事情解决快捷,结果让人满意,这种协商模式我们肯定欢迎。”在村内开饭馆的王慧已经不止一次参加协商活动。他说,生活富裕,社会和顺,我们住在富民新村都是满满的幸福感。“这种感觉就像上世纪80年代家里培养出大学生一样,开心、自豪藏也藏不住。”
 
“村民尝到了协商的甜头,更加关注村务建设,更加乐意开展协商。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朱培龙说。
 
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这仅仅是第一步。张延堂说,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立服务型党组织,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是关键。
 
——夯实基层党组织,把富民新村划分为六个居民小区,分别成立小区党支部,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党组织。
 
——推行“一站式”服务,发挥党员带头模范作用,实行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度,将惠民政策、农民培训、矛盾调解、法律服务等民生服务项目集中办理,让村民就近享受到便捷、周到的服务。
 
——建立网格化社区治理模式,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凝聚群众智慧、动员社会力量,群策群力,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富民新村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也不断提高。
 
如今的富民新村,累计脱贫1092户3724人,剩余贫困人口3户1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2%,实现了整体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富民新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正越走越开阔,越走越坚实。(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邱暄美 吕宝林 崔亚明 伏润之)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责任编辑;)
  • 版权所有:中共武威市委政法委员会 陇ICP备2000037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60202000288号
  •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能源大厦12楼 服务电话:0935-2219679 网站邮箱:wwzfx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