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紧盯目标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
□本报记者 陈志刚 通讯员 闫振宙 蔡建武
今年以来,甘肃省公安机关立足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紧盯“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工作目标,按照“千所创建、百所示范、重点培育”的原则,迅速掀起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的热潮,积极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精心部署,实施千所协同“大创建”行动
工作中,甘肃省公安厅把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上升到“一把手”工程强力推动。
高站位谋划。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创建活动,制定下发《甘肃省公安机关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实施方案》,成立由副省长、公安厅厅长余建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周密谋划、精心部署。
高标准推动。按照“千所创建、百所示范、重点培育”的工作原则,动员全省公安派出所全面投入创建活动,通过层层推荐、评比,择优推荐一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的派出所,呈报公安部命名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示范带动全省创建活动。
强化督导,实施百所示范“大培育”行动
甘肃省公安厅严格按照公安部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的部署要求,结合甘肃实际,狠抓推动落实,确保创建活动科学高效开展。
组建专班。从治安管理局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深入全省14个市(州)和86个县(市区)全面开展调查研究和督导落实,组建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微信群,并在移动警务“动态圈”添加创建活动话题,供全省派出所研讨交流、解疑释惑,确保全省上下同频共振、强力推进。
明确重点。紧紧围绕党建引领、警力下沉、基础信息、矛盾调处、巡逻防控、治安管控、服务民生等重点工作,聚焦“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工作目标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并按照公安部推荐的宣传海报、标语进行广泛宣传。
强化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从创建原则、工作目标、入围条件、考核评比和工作要求等方面对全省公安机关进行集中培训。甘肃省公安厅政治部宣传处对专班人员进行“两微一端”和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新媒体操作培训,并深入基层派出所实地采访,广泛收集创建活动中的工作亮点和生动事例。
上下联动,实施运行模式“大优化”行动
甘肃公安机关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工作导向,全面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着力优化派出所运行模式,提高派出所工作质效。
在警力下沉工作中,综合地理位置、管辖人口、治安状况等因素,将全省科学划分为7252个警务区,强力推动下沉警力1000名,补齐警力短板,全省公安派出所警力数达到县分局总警力的50%,社区(驻村)民警达到派出所警力的55%,实现了“一区一警”的目标。
在优化模式上,全面建立城区所“两队一室”、农村所“一队一室”,对具备整合优化条件的派出所,组建“中心派出所”,由“中心派出所”统一派驻民警开展社区警务工作,形成了“大所带小所”的运行模式,实现了派出所警务资源实战效能最大化。同时重心下移,按照“因地制宜、方便群众、利于工作、分类设置”的原则,全面建成4030个规范化社区(村)警务室,打造116个“民警姓名命名警务室”。甘肃省公安厅运用“定位+人像+打卡”的混合定位技术进行考勤,推动社区(驻村)民警常态下沉警务区、入驻警务室开展工作,切实将治安管理和便民服务延伸到群众面前,把警务室打造成“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此外,持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全面依托甘肃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出具临时身份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等,最大限度“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激发潜力,实施核心战力“大升级”行动
甘肃省公安厅坚持把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重点工作来抓,有效增强公安派出所核心战斗力。
松绑减负。出台为基层公安机关减负的15条措施,取消了需要派出所填报的2类17种台账、8类61份报表,仅保留5类台账、继续填报4类14份报表,并通过系统平台对接、完善统计功能等手段加强上下数据共享,确保真减负、见实效。
提升能力。严格落实关于派出所民警每年脱产培训不少于20天和每人射击训练不少于100发子弹的要求,于7月份先后举办全省派出所长培训班和全省社区(驻村)民警培训班,强化警务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了派出所民警的警务技能和业务水平。
夯实基础。在常态化开展“一标三实”信息采集维护工作的基础上,将宾馆、网吧、寄递物流、客运购票实名制和案事件全要素录入等基础工作联动推进,不断加强“全息档案”建设,有效夯实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根基。
严密防控。在常态化开展社会面巡逻防控的基础上,按照县区50名、市州100名的标准,全面成立应急处突队伍,通过应急拉动、动态巡逻等方式,全力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强化管控。结合“践行新使命、忠诚保大庆”实践活动,通过强力推动民警下沉社区工作,会同有关政府部门、基层组织等全面开展入户走访,确保“平安不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