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

当前位置:主页 > 法治建设 >

用法治绘就幸福底色——武威市“七五”普法工作综述

时间:  2020-09-09 17:59

 

2018至2019年,武威市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甘肃建设优秀市州”称号;2019年,法治甘肃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武威市“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居全省第一名,“平安甘肃安全感满意度”调查居全省第二名;武威市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法治宣传专项工作组办公室被全国普法办评为“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凉州区被评为先进县区,“1234”天祝法治扶贫工作模式在全省推广。

 

健全机制

强化保障以坚强的领导引领普法宣传

  

“七五”普法开展以来,武威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宣传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设,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武威市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日常工作机构,建立重大问题决策部署专题研究、关键节点和重要任务领导小组把关定向、具体工作办公室组织推进的工作运行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明确普法宣传重点、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进一步加大“七五”普法宣传的保障力度。结合党政机构改革,完善各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构,健全完善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普法组织网络体系。五年来,武威市建立普法讲师团5个、讲师583人,确定普法联络员835人,组织法治宣传文艺队1000余人,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武威市紧紧围绕“三个主战场”,将普法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层层分解目标,逐级传导压力,促使各级各部门自觉成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目标落实的主体,各级领导干部成为抓落实的直接责任人和推动者。市委每年定期研究普法工作的开展情况,对普法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市人大常委会每年专题听取“七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报告。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市政协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积极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汇聚力量、建言献策,先后将“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加强法律进学校”等提案列为年度提案进行办理。

 

  同时,专门成立“七五”普法督查组,采取明察暗访、专项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先后组建6个市级督查组,对全市“七五”普法工作进行中期督查和终期检查验收,推动普法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五年来,武威市市级层面开展督查调研26次。将普法工作纳入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体系,百分制考核赋分达到2分。以领导干部学法考核、“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考核、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考核为主线的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对年度考核和中期督查中排名靠后的15个市直部门(单位)和1个县区进行实名通报、挂牌督办、限期整改,促进了普法责任落实。

 

靶向施策,有的放矢

以关键的对象推动普法见效

 

  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市委常委会、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带头学法,开展集体学法45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常态化学法,建立“学法一刻”制度,政府常务会集体学法40次。各级各单位普遍建立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会前学法等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列入干部学习计划,列为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参加法律知识学习。全市面向领导干部开展法治宣传6205场次,领导干部讲授法治课1981场次。市委党校在50个主体班次中开设法治专题,培训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达6000多人次。

 

 

  抓住青少年这一“关键群体”。广泛开展法治主题班会、模拟法庭、法治讲座、法治征文比赛等学法用法实践活动,通过图片、板报、视频、校园广播等宣传方式开展普法教育。积极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公安、交通等部门开展“禁毒进校园”“安全进校园”等活动,开辟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第二课堂。全市面向青少年开展集中法治宣传5273场次,各级各类学校法治宣传教育实现了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全覆盖。


  抓住城乡居民这一“关键多数”。经常性开展“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等普法宣传活动。各级普法责任单位面向农村开展集中宣讲10716场次,面向社区开展集中宣讲5380场次,发放普法书籍86.89万册,普法宣传资料614.23万份,普法宣传品145.45万件,筹资70余万元,面向基层群众发放普法爱心包6万套。加强农村(社区)“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的法律知识培训。推动实施武威市10万名“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全市培养法律明白人33513人。


  抓住宗教寺庙这一“关键场所”。建立民族宗教领域“普法责任清单”。在天祝县天堂寺、华藏寺和凉州区海藏寺等宗教场所设立了法治宣传工作室,利用庙会、宗教传统节日对教众、僧尼进行宗教事务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全市“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竞赛”和“平安寺院”创建活动,开展宗教场所教职人员法治宣讲活动532场次,培训宗教专干4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8万份、法治书籍11.5万余本。

 

 

突出中心,紧扣主题

以有力的工作保证普法落地

 

  武威市坚持把《宪法》学习宣传作为首要任务,专门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的通知》。通过开展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市政府党组专题辅导报告、宪法主题书画作品展、宪法知识竞赛、千场宪法宣讲等活动,推动宪法精神进机关、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进宗教场所、进网络。五年来,市、县区累计开展宪法集中宣讲1702场,组织宪法宣誓361场次,宪法宣誓人数8318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后,迅速制定下发《关于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的通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举行民法典专题讲座,市委书记柳鹏同志在《武威日报》刊发题为《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更好推进法治武威建设》的署名文章,各级普法责任单位在全市开展了民法典集中宣传活动,进一步推动民法典学习宣传走深走心走实。

 

 

大力推动依法治企工作和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组织律师深入全市工业园区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法治体检,对企业管理人员、职工进行法律知识和维权法治教育。全市各职能单位面向企业开展普法集中宣讲5741场次,专题培训2971场次。

 

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和协调,做党纪党规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转变思路,精准破题

以创新的思维提升普法质量

 

  变“灌输式”普法为培育法治信仰。紧扣法治宣传主题,积极创新载体,优化模式,使法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层面、各领域,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精神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升法治文化传播力,民勤县拍摄了甘肃首部宪法宣传音乐快板《说赞宪法》,荣获全国第三届“我与宪法”微视频大赛三等奖。古浪县创作了普法微电影《致富路上》、普法小品《送法》等法治文化作品。全市开展法治文艺演出390场,制作微视频334部,微电影74部,微动漫101部,法治文化作品展5场次。创新媒体普法方式,全市开通普法微信公众号5个,开设普法栏目的微信公众号131个,累计推送普法信息7万多条;建立普法微信群1390个,推送普法信息15万多条;开通微博、今日头条等其他新媒体145个,推送信息14万条。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作用,制定《关于建立媒体公益普法制度的实施意见》,在《武威日报》开设《讲好法治故事建设平安武威》专栏,5年累计刊发稿件117件;在武威电视台制作播出平安武威(和谐武威法治版)81期,新开设《与法同行》栏目,播出2期。

 

 

  变“一刀切”为分级分类指导。坚持以“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为原则开展法治宣传工作。市委组织部通过“天马党建”云平台组织全市30183名党员参与法律知识测试,及格率达98.46%。市教育局组建“法律进校园”宣讲团,深入中小学举办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1100多场次。市民宗委开展以“学系列讲话、抓法治建设”为主题的全市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市公安局在市电视台开通“法制时空”和“交警在线栏目”,开设了“QQ群”武威网上交警。市检察院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力、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法治宣传教育。市中级法院在微信公众号上开通“中院微普法”“以案释法”栏目。市司法局充分发挥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对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协调督促。市、县(区)整合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资源,积极开展法治宣传。乡镇(街道)成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群众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成立普法志愿者队伍,募集普法志愿者7727人,把法律法规送到楼院小区、送进田间地头。

 

 

变“普遍撒网”为重点宣传培育。加大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力度,集中力量重点打造法治宣传教育亮点工程。市级政法单位在城南入市口建设武威市法治广场,凉州区建成天马湖法治主题公园,民勤县建成“与法同行路”,精心打造了“法治元素街”。天祝县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法治文化广场,建成“法治一条街”。全市共建成法治公园5个,法治广场190个,法治文化长廊196个,电子屏、宣传牌8061块。在民主法治示范创建过程中,以点带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全市共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3个、市县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93个。

 

党委领导,政府主抓

以科学的决策推进法治建设

  

近年来,武威市法治建设蹄疾步稳、有序展开。武威市委把法治政府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实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抓、各部门行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法治建设新格局。


  武威市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完善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实施细则,严格遵守重大行政决策五大法定程序,坚持主要领导末位表态制,推进决策依法科学民主。


  武威市严格按照《立法法》规定,用足用活地方立法权限,紧紧围绕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民生保障、历史文化保护、节水型社会建设等领域,遵循小切口、易操作、能管用的原则,调研储备立法建议15件。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公平的政策环境是民营企业关注的焦点。武威市先后制定出台《武威市关于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实施意见》《武威市政法机关服务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政法机关司法保障和服务职能,依法、平等、全面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武威市中级法院为困难诉讼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833.3万元,发放司法救助资金292.6万元。武威市检察院制定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十条措施”,组织开展“维护民企权益、优化营商环境”“千人进万企”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活动,走访企业1008家。武威市公安局制定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二十条工作措施,确定292名民警担任“护航警官”。

 

后记
 

牢牢扛起普法政治责任
 

回顾五年工作,武威市“七五” 规划的实施充分体现了武威特色。  

 

——坚持高位布局、统筹谋划是 “七五”普法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五年来,市委牢牢扛起普法政治责任,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来抓,市委常委会研究部署法治工作 26次,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立法审议会议11次、组织开展执法检查38 次,市政府常务会听取和研究普法依法治理工作29次,为“七五”普法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 “七五”普法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始终将普法宣传教育和市委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天祝县探索出“1234” 法治扶贫模式;在祁连山生态保护工作中,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自然保护区条例》“百题万卷”知识答题活动;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以法治体现道德观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和在全市公共场所开展扫黑除恶法治宣传,形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强大声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法治基础。
 

——坚持普治并举 、依法治理是“七五”普法作用发挥的有效举措。以法治思维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落实重大项目“三性”论证,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制度机制,全面推行“三项制度”。创新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市域社会治理矛盾纠纷排查。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零收戒”“云剑—2020”“打击环境资源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环保部门开展“重拳出击遏制环境违法行为保障人民群众合法环境权益”“打击入河排污违法行为”“打击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违法排放”等专项行动,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网信部门开展“ 净 网 2019”等专项整治活动,规范网络法治行为、维护网络法治秩序、净化网络法治环境。
  

——坚持群众至上、主动作为是 “七五”普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基本方法。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始终,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有侧重地开展工作。在贫困县区贫困村,面向贫困群众开展扶贫法律法规宣传;在企业车间,面向务工人员开展农民工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在基层组织换届选举期间,面向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基层选举工作法律法规宣传。坚持把“七五”普法工作目标和群众期盼统一起来,和群众需求结合起来,真正让群众感受到了普法工作成效、享受依法治理成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来源:甘肃法制报
(责任编辑;邓军)
  • 版权所有:中共武威市委政法委员会 陇ICP备2000037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60202000288号
  •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能源大厦12楼 服务电话:0935-2219679 网站邮箱:wwzfx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