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文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政法文化 >

五月的鲜花开遍“一带一路”

时间:  2017-05-16 09:52
说到五月,我们50后这代人最先想到的,也许就是当年曾风靡一时的“红五月”歌咏比赛。大概到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这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还时有举办,而且每每以“五月的鲜花”为主题。查有关资料,《五月的鲜花》是抗战时期的一首著名歌曲,光未然作词、阎述诗谱曲,最先由当时的东北大学师生唱响。以这首歌曲的名字来标志群众性的歌咏活动,其继承革命文化传统的寓意十分鲜明。
 
五月,是个充满热烈激情的月份。时至初夏,阳光慢慢强烈起来,花草正繁茂,人们的心情也渐渐从阴郁的冬天里走出来,准备迎接盛夏的灼热。今年,北京的五月格外不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隆重举行,不仅为北京的五月增添了绚丽色彩,也使北京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细细想来,作为推进国际合作共赢的“一带一路”宏伟构想,和我们所熟悉的文化传统、文化交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带一路”构想的核心,就是要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里的文化包容,无疑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它是政治互信、经济融合的人文基础。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是这个世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彼此间都有着重大利益关切。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是汉武帝抵抗匈奴的政治需要,也是汉朝经济、文化发展的必需。而《五月的鲜花》诞生的年代,中华民族正处在最危险的时刻,抵御外敌的入侵是全民族最沉重的责任。中华民族历来是个开放的民族,也是个自尊自重的民族,民族文化传承必然具备了博大的胸襟和宽容的态度,也具备着高度的文化自信。把“文化包容”写入“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是一种远见,也是一种传承。
 
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的经济文化实现了交流互通。在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人们发现的有关西方文明的痕迹,是丝绸之路的遗存。文化的源远流长,文化的绵绵不绝,吸纳,融合,发展,即使是如战争这样的灾难,也无法阻断文化的血脉。从丝绸之路到《五月的鲜花》,再到今天我们自信地宣布“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中华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的包容与发展的历史,是中国与世界友好对接、相融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反复,有曲折,甚至有灾难,但是都无法阻挡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
 
近几年,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会推出一档“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会演节目,是向《五月的鲜花》致敬,展现的是当代中国年轻人的风貌,也是群众文化特别是校园文化蓬勃发展的年度总结,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文化活动。
 
五月,鲜花盛开的季节,年轻人的笑脸与鲜花相映。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隆重开幕时,回荡在北京上空的歌声会更丰富多彩,因为那是世界的声音,五月的鲜花将沿着“一带一路”,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璀璨绽放。(张策)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peace.gov.cn/2017-05/12/content_11409301.htm)
来源:人民公安报
(责任编辑;王雪欢)
  • 版权所有:中共武威市委政法委员会 陇ICP备2000037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60202000288号
  •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能源大厦12楼 服务电话:0935-2219679 网站邮箱:wwzfx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