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文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政法文化 >

清贫在味蕾上开花

时间:  2019-06-19 13:06
清贫在味蕾上开花
  
山东省临清市人民检察院  杨金坤
 
有人说美食家在精神上追求美食的至高愉悦,就像苦行僧一样,吃得不多,但会花很多时间去分析食物,把食物转化成一种知识的话语。
 
根据这个定义,我想我的父亲应该是个美食家,在穷苦的年代,他让清贫在味蕾上开花,并结出诗意的味道。不管时光如何流转,通过藏在味蕾中的诗意,依然能真实回味到彼时鲜活的韵味,那么质朴,那么纯粹,那么美好。
 
那年春天,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父亲用菜刀刮掉家中老榆树粗糙的外皮,用镰刀将里面的嫩皮顺着主干一条条割下。剥下的树皮,在墙头上晒干以后,用家中的小拐磨子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磨成细粉,用箩筛过,加水和面,擀成面条。地瓜叶是去年秋天储备的,提前用生水发好,在面条要出锅时,撒上一把,翠绿的地瓜叶和细白的榆树面面条在锅里上下翻腾,煞是好看。榆树面面条劲道、爽滑,一家人呼、呼、呼地喝个不停。
 
爹,这叫什么面?快吃饱的我问父亲。父亲稍微思考后,大声说:琵琶遮玉面!见一家人不解,父亲解释道,形如琵琶的地瓜叶裹在榆树面面条上,这不就是琵琶遮“榆”面吗。说到这儿,父亲放下碗筷,给我们吟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此时,幼小的我对诗词的意思不能全然理解,但那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却感觉那样美。
 
有一次,哥哥在小河里抓到了一条黑鱼,母亲在黑鱼身上片出薄薄的片,放在铁锅里炖熬,将熟时,父亲又在上面撒上一层金黄色的野菊花。父亲给这条鱼起了个诗意的名字“蝴蝶过桥”。吃着这难得的珍馐美味,我天真地问父亲,为什么叫“蝴蝶过桥”?父亲反问我,鱼片翻卷着,像在菊花丛中飞舞,整个鱼骨头架在汤中,就是一座桥,难道不是“蝴蝶过桥”吗?
 
“跳舞的豆腐”,各位读者朋友一定猜不到这是什么食物吧。那一年的除夕,我们全家人围在煤球炉旁守岁,父亲给我们谈诗论画。下半夜时,哥哥的肚子发出咕咕的叫声,父亲摸摸哥哥的头,对我们说,孩子们饿了吧,我给你们变个魔术,让豆腐跳舞。父亲把盛满水的铁锅蹲在煤球炉上,把水豆腐切成薄薄的宽半公分、长三公分的片,待水滚开时,把水豆腐片放到锅里。水沸腾时,立着的、侧着的、卧着的白嫩水豆腐片,在水汽氤氲中上下翻腾,犹如数不清的美女在仙境中舞蹈。
 
央视主持人董卿说:“味道落到笔上就成了风格,吃进胃里就成了乡愁,刻在心上那就成了一辈子都解不开的一个结。”多年以后,父亲让清贫在味蕾上开花的味道,不但让我落到笔上,那味蕾中的诗意,更成了我一辈子都解不开的一个结。
 
作家张嘉佳曾这样叙述童年的味道:“胃就像个口袋,开口的方向便是故乡。童年吃进嘴中的酸甜苦辣,是生命中原始的味道,像基因注入体内,伴随着终生。”当年,父亲让清贫在味蕾上开花的味道,就像有神奇的魔力,已在我体内扎根,并伴随我的终生。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李彩霞)
  • 版权所有:中共武威市委政法委员会 陇ICP备2000037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60202000288号
  •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能源大厦12楼 服务电话:0935-2219679 网站邮箱:wwzfx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