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文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政法文化 >

浅谈法官“初心”

时间:  2018-09-21 12:01
不忘初心,要对法官职业树立信心,要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业务实践能力,要对法律心存敬畏之心。
 
“初心”又称“初衷心”,是指做某件事情的初衷、最初的原因,是起点时心怀的承诺与理念、心中的目标与梦想。初心还需要符合时代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个人产生正面的导向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法官的初心是什么?法官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审判人员,依照事实和法律,公平、公正地处理每一件案件。如何真正做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一方面需要制度的约束,另一方面更需要法官自律,需要法官具有一颗善良的心、敬畏法律的心、刚正不阿的心。英国学者麦克莱的法律格言: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由此可见,法官的“初心”应是做一名有“良知”“良心”的好心法官,比“良知”“良心”内涵更广,涵括法官为人、处事方方面面,是一个好法官的行为准则和追求目标。
 
不忘初心,首先要对法官职业树立信心。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决定,司法体制改革就是要建立法官、检察官有别于其他公务员的单独职务序列和工资制度,推进法院人员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树立对法官职业的信心。相信我国的法治进程不断推进,法官的职业待遇和职业保障会越来越完善。只有树立法官职业的信心,才会有为之不断奋斗的理想和信念。
 
不忘初心,其次要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业务实践能力。人民法院担负着维护正义、定分止争等重要职能,在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官的法律专业水平很大程度决定着法律实施的效果,在办案工作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要以专业法学理论和案件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办案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当前,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司法理念不断更新、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案件不断出现新类型,这对新时代法官提出更迫切的要求,只有努力打造学习型、实践型、专家型、复合型的法官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不忘初心,还要对法律心存敬畏之心。所谓敬畏之心,就是敬畏法律的神圣与权威。我国法律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不受侵犯,依法惩治犯罪、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只有对法律心存敬畏,才会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才会在各项审判执行活动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心存敬畏,还要坚守法律之底线。法官手中的审判权来源于党和人民,在行使审批权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人民。在各项审判执行活动中,自觉遵守法律职业道德,坚持底线,决不能徇私舞弊、枉法裁判。法官,只有敬畏法律,才会更加专注,致力于社会的公平正义,建立对法律事业不朽的信仰。
 
作为一名法官,一定要有良知和良心,守得住清贫,裁判的尺度任何时候都不能有半点偏差。这要求法官在职业道路上任何时候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郑明海)
 
(原文链接: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8-09/18/content_143738.htm?div=-1)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李彩霞)
  • 版权所有:中共武威市委政法委员会 陇ICP备2000037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60202000288号
  •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能源大厦12楼 服务电话:0935-2219679 网站邮箱:wwzfx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