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文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政法文化 >

从警记

时间:  2018-06-06 11:12
从警记
 
河北省邢台市公安局 吴东林
 
人生是在有规划与无规划之间徘徊的。所谓有规划,就像是架起一叶扁舟,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前进。所谓无规划,就像是自己的这条小舟,遇到了浪涛激流,只能顺流而下,而到达的彼岸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我从小就羡慕那种上衣兜里挎钢笔的人,觉得那样的人是有学问的人,有学问的人是让人尊敬的人。我也学着在兜里挎一支笔,当然是那种很廉价的圆珠笔。我觉得我的人生应该跟写写画画有关系,尽管这种写写画画的工作不知道是什么,但是,在我人生规划的目录中,绝对没有当个警察这一章。
 
有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喜欢当警察,而是我觉得警察太神圣。在我儿时的印象中,警察不仅穿着一身神气的警服,还都是那种抓坏人英雄虎胆、破谜案智勇双全的人。我这么胆小,怎么能够做警察呢!
 
师范毕业后,我做起了宣传工作,拿起了笔杆子,这是和我的人生规划不谋而合的。白天下去采访,晚上写写稿子,报刊上登登文章,十分惬意。可是这样的工作做了七八年之后,接下来的人生之舟,却由不得我去把握方向了,于是我顺水漂流到了一个陌生的港湾——当了警察,还做起了领导工作。放下了笔杆子拿起了枪杆子,我是茫然的,也是激动的。我不知道,当我穿上警服的那一刻,我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我终于穿上了曾经羡慕不已的警服,对着镜子照一照,平添了一种自豪和神圣。对于这种变化,我并不自信。因为外形只是说像不像,而内容才是决定品质的根本。
 
很快我就接到通知,到沈阳的刑警学院去进行岗前培训,时间是3个月。
 
1999年的3月,虽然在时间上已经到了春天,但是沈阳似乎还延续着冬天的寒冷。天气是冷的,但我的心情是热的。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块干燥的海绵,渴望在一个新领域的海洋里,填充知识的能量。
 
我们的学习是从最基础的立正稍息敬礼开始的,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真正规范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在课堂上,治安管理、查缉战术、经济犯罪侦查、现场勘查、电脑操作,新的知识像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每一个细胞,让它们在知识的浸润中,悄悄地改变着。
 
警察职业古已有之,然而警察的内涵却在不断丰富。在这次学习中,我们就近距离地接触了一位有“中国的福尔摩斯”之称的神探——赵成文教授。这是一位皮肤黝黑、面庞消瘦的长者,他有着破获上千起疑难大案的骄人业绩,有着蜚声国际的发明和创造。他给我们讲解了刑事侦查的发展前景,讲了他的科研小组研究开发的“警星CCK-Ⅱ人像模拟系统”。对于这样一个崭新的尖端课题,我们尽管刻苦地学习也不能掌握其万一。但是他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拓宽了我们的思路,展示了新时期警察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立体画面。
 
 
作为拿枪杆子的警察,如果不会使用武器,那他的警察职业是不完美的。所以我们期待着上一堂有关武器使用的课程。对于这堂课,我的记忆是深刻的。那位老师的潇洒干练赢得学员们的一致喝彩。别的老师上课要带着课本、讲义、多媒体资料。而他,是空着手来的。当他走上讲台,没说一句话,从左右裤兜里掏出两把手枪,然后,用他娴熟的动作,一分钟之内把两支手枪肢解成一堆零件,这才开始了他的讲授。他讲了武器的构造、原理、性能,讲了武器的使用与保养,讲了射击的要领,最后说要给我们安排一场实弹射击,让我们有所准备。
 
实弹射击是安排到培训即将结束的时候。尽管我们在心理上有所准备,但是真正到了靶场上,还是有些忐忑。我是头一次摸到这个冰凉的铁家伙。一想到耳边“乒乒乓乓”的声音和那出膛的子弹,总有一点胆怵。我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警服,为自己懦弱的想法感到羞愧。我长出一口气,左右扭了扭僵硬的脖子,大步走向射击台。
 
我先拿起一把“六四”式手枪,牢记着老师教给的要领,装弹、上膛、瞄准,“砰砰砰”击发出去。此时,我的情绪稳定了许多,但是第二支枪打出的五发子弹似乎忘记了要领,那呼啸的子弹是在我的无意识中飞出枪膛的。当第三支枪的五发子弹打完,枪把上和我的手上,都是湿漉漉的。我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看了看不怎么样的射击成绩,赧然地笑了笑。说实在话,第一次射击,成绩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战胜自己。从心理上战胜自己,才能打造出一个英勇无畏的人民警察。
 
书本上的知识是指导公安工作的基础,而实际中的公安工作可要比书本上的知识丰富得多。培训回来后我接触的第一件大事,既不是抢劫、绑架那样的刑事案件,也不是赌博、纠纷那样的治安案件,而是一场火灾。
 
那是六月中旬麦熟时节,老百姓正在割麦子,忽然一片浓烟冲天而起,村南一片“救火”的喊声。原来是有人不小心抽烟,点燃了地里的麦子。“呼呼”的东南风催着火海映红了半个天空,我们的民警全都冲进了麦田。大火在干燥的田野里蔓延,简单的扑救已经无济于事,消防车来了,面对着遍野的火海,也是杯水车薪。于是,我们带领民警,组织地里的群众,迎着火头,开辟出一条隔离通道,终于在傍晚时分阻住了肆虐的大火。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警察的身影;哪里有求助,哪里就有警徽在闪光这句话的含义。
 
一个秋天的傍晚,有人报案说,城南的村庄丢失了一个12岁的女孩,找了一个下午都没有找到,有人说见到一个老光棍和小女孩搭讪过,可问这个人他说没见过孩子。当派出所的民警再一次去找这个老光棍的时候,发现已经人去屋空。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带领刑侦、治安的民警迅速赶到村里,直接闯到了老光棍的家里。只见房门紧紧地关着,四处静悄悄的。大家分头在院子里寻找着一切可疑的印迹,柴火垛下,厨房里,厕所里,都找了个遍,没有任何的疑点。回到屋子里,昏黄的灯光,弥漫着阴森森的光芒,大家在屋里排查着每一个目标,最终在屋子的西南角发现一点新土。技术人员扒开新土,一只孩子的脚丫露了出来,再扒下去,女孩的尸体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那一刻,我心里涌动的是满腔的怒火。而一张抓捕的大网就在夜里拉开。
 
我就是在这种经历的原点上起步,走上从警之路的。在这漫漫长路的征程中,不知经历了多少血与火的考验、智慧与狡诈的交锋。它让我体会了群众的期盼,也让我品尝了民警的甘苦。它让我懂得了这身警服的意义,也让我理解了职业的担当!
 
(原文链接:
http://epaper.cpd.com.cn/szb.html?t=szb&d=20180605)
来源:人民公安报
(责任编辑;李彩霞)
  • 版权所有:中共武威市委政法委员会 陇ICP备2000037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60202000288号
  •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能源大厦12楼 服务电话:0935-2219679 网站邮箱:wwzfx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