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人物

当前位置:主页 > 长安人物 >

把群众小事当大事来做

时间:  2017-03-27 09:42
把群众小事当大事来做
 
追记浙江省遂昌县北界镇人民调解员周根富
 
“爷爷怎么这么久了还不回家?”
  
“爷爷到天上去了,那么高的地方,怎么可能一下子回得来!”
  
“天那么高!爷爷是怎么上去的?”
  
这是罗润谊与5岁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
  
丈夫周根富牺牲已近半年,罗润谊依旧无法从伤痛中走出来,每次面对孙子“爷爷去哪儿”的追问,她总忍不住偷偷抹泪。是苏村那场山体滑坡突然带走了老周,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没了……
  
对于遂昌县北界镇群众而言,他们更是痛失了一位尽职的乡镇好干部、暖心的人民调解员。
  
周根富牺牲后,他的模范事迹在干部群众中广为流传。司法部追授他“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浙江省政府批准他为烈士,省司法厅追认他“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第五届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优秀人民调解员”。
 
主动请缨
 
他把生命留在滑坡现场
 
桃花开了,油菜花开了,春天来了!苏村灾后重建现场,机器轰鸣,一派忙碌。村口,已立起一排崭新的安置房。
  
不远处是一大摊沙石裸露的山体,山前一棵参天古树旁立着的石碑“苏村自然灾害遗址”在提醒人们,这里曾发生过什么。
  
2016年9月28日17时28分,就在此处,发生重大泥石流山体滑坡,27人失联。北界镇人民调解员,57岁的周根富不幸牺牲。
  
他也是这场事故中亡故的唯一基层乡镇干部。
  
9月28日,台风“鲇鱼”袭击遂昌县。那天上午,北界镇组织23名镇、村干部分成4组,分头下村动员村民转移。
  
周根富本被安排在镇里留守,但他说,自己对村子的情况熟悉,一定要下去。他穿着白衬衫、灰裤子,把裤脚卷到膝盖,脚踩一双凉鞋就下乡了。
  
老周年龄最大,说的话也最多。
  
“老乡,快走,这里很危险!快撤到苏家大院去!”
  
“老乡,你要听大家劝,那块石头已经相当危险了,你自己也看到了……”
  
苏村是地质灾害隐患点,每次刮台风下暴雨,村干部都会上门劝说转移。经历太多“狼来了”的故事,部分村民心存侥幸,被劝离后,下午又悄悄折返家中。
  
“只要还有群众没走,做干部的就不能先撤。”老周顾不得危险,第三次进村。
  
“不要再拖拖拉拉,再不走,肯定要出事故!”村民苏光佑和老伴林菊香听了老周的劝说,才死里逃生,等他们走出家门百米外,泥石滚滚而来。
  
但老周却来不及躲避了!
  
他被突如其来的泥沙乱石吞噬!
  
他把生命留在了滑坡现场!
  
镇干部周瑞禄见到了他最后的身影:“乡亲们,快跑!快跑!”生死瞬间,老周使劲地叫喊着,向村民奋力挥舞着手臂。
  
“他是老乡镇了,什么地方危险怎么会不知道?”方松青感叹说,“一般人,明知老虎马上要下山来,逃都来不及,哪还顾得上管别人?但老周素来爱拼敢闯!做群众工作与抓项目建设一个样!”
 
方松青是老周在石练镇的老搭档,那时候,老周任镇长,老方任镇党委副书记,他们一起亲历了村庄接卫桥、公路改线、移民安置等项目建设,一起亲历了税费征收、土地征用、山林纠纷等调解场面,回忆往事,老方心情激动,不胜感慨。他说,事发当天上午,他们之间还通过电话,“我要下村去了!”没想到,这句话竟是老周与自己的诀别。
  
“他本已退二线,明明可以不来的……”说起老周,苏村党支部书记华素萍眼眶泛红。
  
她说,老周为人憨厚,性格温和,待人热情,每次去他办公室,他总是笑脸相迎,泡上一杯热茶;每次村里碰到法律、政策上疑难问题向他求助,他总是热心地出谋划策、传授经验方法。
 
调解纠纷
 
他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做
 
“我是农民出身,就要想农民的事,说农民的话,为农民跑腿。”这是老周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扎根乡镇38年,老周做过乡长、镇党委书记,但退到二线后,老周又当起了农民,在附近租了几亩田,抽空,自己下地种菜。
  
做农村工作要将心比心,只有理解农民辛苦,理解农民所思所想,才会时刻站在农民立场,调解好农民之间的矛盾纠纷,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2015年1月,周根富担任北界镇人民调解员,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他调解的几十起纠纷虽多是些家长里短的小事,但他始终把每件小事当作大事来做,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称赞和信任。
  
“他说话公道,我们双方都很满意,一次就调解成功了!”王宅桥村村民邓学权回忆起老周帮忙调解的一起交通事故纠纷,满怀感激地说。
  
2016年3月,邓学权开着三轮摩托车,搭载远亲朱桂香一起去喝喜酒,在途经大谷岭迎新隧道口时,发生车辆侧翻事故,65岁的朱桂香身受重伤,送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
  
邓学权清晰地记得那天,他来到北界镇司法所,在人民调解室里落座,心里满是忐忑不安,到底要赔多少钱?心里真没底!
  
“开车载人出事故,你有错,医药费和丧葬费总是要出的,但为办丧事做法事的钱,法律没规定,不允许算的……”听老周这么一说,邓学权心里踏实了。
  
用邓学权的话来形容,老周将双方当事人分开,苦口婆心地讲法律,讲道理,给这方讲了又给另一方讲,就把大家都说得心服口服,没一会儿,就把调解协议签了。
  
“对方家中有7个孩子,也没那么容易说服!”邓学权钦佩地说,老周对农村人很客气,说的话让听了很舒服。如果他说“你不赔钱,是要去坐牢的,我解决不来的”,那这事八成就调黄了!
  
工伤事故赔偿、遗产继承纠纷、山林土地争议,老周凭借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从法律、乡情等多方面入手,一一成功化解。
  
“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好比医生上了手术台,矛盾不化解,纠纷不平息,就不能退下来。”
  
这是老周写在笔记本上的调解心得。
  
无论是简单的邻里纠纷,还是复杂的群体性纠纷,老周始终坚持依法调解与灵活处理相结合,力争给每个当事人一个公正公平的说法和交代。
  
老周说,调解工作要干好,就要不断充电。为此,他参加了法律专业成人自学考试,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在罗润谊眼中,人民调解员这份工作对老周来说,最合适不过了,因为热爱,他干起来得心应手,很有成就感。有一次,老周兴冲冲地回来对她说,“两个农户本来吵得很凶,我出面把他们的纠纷调解好了,两家人还很客气地要请我吃饭!”
 
驻村联户
 
他把尽职视为人生承诺
 
在老周办公室门口的职务牌上,有这样一句服务承诺:“尽心,尽职。”
  
老周把尽职视为人生承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在践行对得起自身职务和组织信任的诺言。
  
老周丰富的调解经验,来自多年驻村联户的基层群众工作。
  
想农民的事,帮农民办实事,让老周说话更有威信,调解起矛盾来更加有的放矢。
  
1998年,刚担任石练镇镇长不久,老周就促成了接卫桥拓宽工程完工,方便6个村2000多户村民出行。
  
在石练镇工作3年多时间里,老周支持完成了10余个重点项目,件件落到实处,受到群众称赞。
  
2001年11月,老周担任濂竹乡党委副书记。
  
级别不变,但从一个中心大镇调到偏远小乡,很多人疑惑,这样的职务变动,老周是不是犯错误了?
  
知情人透露,乡镇撤扩并引起人事调整,老周被重新安排,但他并没有因这样的“降职”而懈怠。
  
在濂竹乡,老周负责联系千义坑村。原村支书刘关时回忆说,“他做事勤勤恳恳,知道村民喝水困难,马上跑部门要政策,几经奔波,帮我们引进了自来水,让村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千义坑村,一个海拔四五百米的山间古村落,从濂竹乡政府出发,还需在盘山公路上绕行15公里,但老周一有空就往村子里钻,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访贫问苦,累了,迟了,晚上经常住在村支书刘建明家中。
  
“老周驻村期间,还帮我们解决了一起棘手的山林纠纷。”刘建明说,邻村因线路改造,砍掉了我们村的几十棵树,用于立电线杆子,并耍赖不认账。
  
眼看着两村矛盾一触即发,老周给刘建明支了一招:先礼后兵,上门与他们讲道理,如果对方还赖账,就说要报案,派出所一来,他们私自砍树的事情就跑不了了。
  
“这办法很灵!当时如果上门打架,也很可能会诱发群体性斗殴……”刘建明感慨地说。
  
让刘建明更加感激的,还有老周的心细,几年后帮了他大忙。那年村级换届选举,刘建明被人举报以权谋私,纪委派人来调查一起山林承包合同的伐木年限。幸亏老周找出当年的驻村笔记,找到了参加村民代表大会的会议记录,才还了他清白。
  
2004年11月,因年龄原因,老周退出领导岗位,被调到北界镇工作。12年来,组织上给他交办过生猪养殖场整治、村子规模调整等一项又一项棘手任务,他从不退缩,毫无怨言,坚决完成。
  
刚开始推广农村医疗保险时,老周当时联系的白水村800多村民都不愿意交20元的医疗保险费,他每天都赶到白水村,挨家挨户做工作。一来二去,村民不仅参加了合作医疗,很多村民还与他成了朋友。
  
白水村老支书王朝鑫说:“有一次,老周到村里办事,把摩托车停在路边。下雨时,有村民悄悄把塑料膜盖在他的车子上挡雨。”
  
王朝鑫感慨地说,这件小事,就是白水村村民对老周为人处世的最好评价和肯定。(王春)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王雪欢)
  • 版权所有:中共武威市委政法委员会 陇ICP备2000037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60202000288号
  •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能源大厦12楼 服务电话:0935-2219679 网站邮箱:wwzfx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