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人物

当前位置:主页 > 长安人物 >

禁毒专干常志勇:人性化管理 亲情化服务

时间:  2013-11-24 11:51

本网讯(记者 赵志锋)2002年,常志勇经街道聘用,到武威凉州区西大街东小井社区工作,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同时兼顾禁毒工作。2007年成为禁毒专干,专门从事禁毒工作。11年来,她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把自己饱满的工作热情融入到了禁毒工作中,使社区禁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东小井社区被甘肃省禁毒委授予2009-2011年禁毒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提前介入  做好接茬帮教工作

常志勇在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过程中,始终注重把尊重戒毒(康复)对象的人格放在重要位置,营造禁毒专干与戒毒(康复)人员之间平等、互信、和谐的人际关系。她在吸毒人员出所前就进行入户走访,全面了解掌握基本情况,提前做好其家属的思想工作,并针对每个吸毒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帮教计划,实行分类管理、人性化帮教模式。

对无业和涉世不深的帮教对象采用“感化式”帮教。大部分吸毒人员在出所时都成了社会弱势群体,无法自食其力,家庭贫困。常志勇便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困难救助。吸毒人员孟某,其家庭十分贫困,且不愿和任何人沟通。从起初谈话时对方的一言不发,到后来的沟通说教,不知付出多少心血,流过多少伤心的泪水,可常志勇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像对待亲人一样献出了爱心,帮其办理了《就业失业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为他的家庭解决了低保、廉租房补贴和困难救助,还将他妻子安置在社区公益岗位工作。目前,孟某已有五年没有复吸。吸毒人员李某,从1999年4月开始以盗养吸,多次劳教、服刑,不仅失去了工作,妻子也与其离婚。为了使这个“顽固分子”痛改前非,她多方联系,在武威新宇和印刷厂为李某找到了一份工作。

对思想波动较大的帮教对象采用“动态式”帮教。以朋友的身份关心他们,及时了解思想、生活状况,以思想教育为主,硬性监督为辅,帮助他们树立戒毒信心。吸毒人员王某,2011年2月出所,肢体残疾,在姐姐家居住,生活很困难,常志勇考虑到王某的特殊情况,马上向街道民政办申请困难救助,为王某申请救助金500元,解决了王某的燃眉之急。为了使王某能够融入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常志勇又积极与辖区单位联系,帮王某在某宾馆就业,月收入1100元。

对心理上未摆脱毒瘾、意志不坚定的帮教对象采用“跟踪式”帮教。在家人的密切配合下,以案说法,使这些吸毒人员尽快放下包袱,洗心革面,回归社会。现已做脱毒认定的侍某,在一次朋友聚会中因好奇吸食了毒品,曾多次被强制隔离戒毒,出所后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自暴自弃,妻子也对他失望透顶。面对侍某对帮教工作的抵触心理,常志勇没有灰心,耐心细致地给他做工作,与他谈心,鼓励他重树生活信心。经过耐心的帮教,侍某的性格逐渐开朗,思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010年,他凭借印刷技术和妻子在农村开了一家小型印刷厂,因生意红火又在武威开了一家分店,生活蒸蒸日上。

强化宣传  使禁毒观念深入人心

为使辖区群众深刻认识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的严重危害性,增强群众拒毒、防毒意识,引导他们自觉抵制毒品危害,常志勇充分利用“6·26”国际禁毒日、“禁毒宣传月”以及社区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通过刊登黑板报、挂横幅、写标语、发放禁毒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禁毒知识。11年来,她亲自刊出黑板报800余期,书写标语9000余条,发放禁毒宣传资料38000余份,接受咨询6000余人次,在甘肃禁毒网等媒体上刊登禁毒宣传稿件40余篇。她通过集中宣传活动和经常宣传教育,使社区干部、群众及青少年儿童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树立了“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观念,营造了良好的禁毒氛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11年来,常志勇用青春书写了一个社区禁毒专干的光辉与荣耀。通过开展一系列禁毒帮教活动,使社区毒情形势有了根本好转。她本人也先后多次被西大街党工委街道办事处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来源:甘肃禁毒网
(责任编辑;李 婷)
  • 版权所有:中共武威市委政法委员会 陇ICP备2000037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60202000288号
  •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能源大厦12楼 服务电话:0935-2219679 网站邮箱:wwzfx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