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人物

当前位置:主页 > 长安人物 >

深切缅怀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肖扬

时间:  2019-04-30 15:19
法治情怀 改革人生
 
——深切缅怀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肖扬
 
肖扬的去世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震动,人们纷纷用不同的方式寄托自己的怀念和哀思。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含泪撰写的一副挽联,被认为是社会公论、业界心声:
 
此命惟新 忠肝义胆 身去功显 司改已由青史载
 
斯人至仁 光风霁月 寿终德昭 善治永为后世瞻
 
孔子曾经说过,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肖扬是我国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他的一生,不仅凝聚着一位世事洞明的智者对法治理想的热爱,而且凝聚着一位心系苍生的仁者对司法为民的思考,凝聚着一位敢为人先的勇者对法治改革的探索。
 
一、智者不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肖扬弱冠负笈入京学法,毕业后赴疆任教,先后历经公安、党政、检察院、司法部、法院各部门和岗位历练,一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和法律打交道。尤其是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之后,耳之所闻,目之所视,夜之所思,昼之所想,口之所谈,手之所写,都是法律与法治。正如肖扬自己所说:“对我而言,法治已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理想寄托,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肖扬一生和法结下不解之缘。60多年前,肖扬进入人民大学读书的时候,恰恰是新中国法制建设如火如荼迅速发展的创建时期。正是在这个时候,肖扬掌握了法学的基础理论,坚定了法律信仰。肖扬后来在接受人民大学采访时曾经回忆说:“我作为一名学习法律的青年学生,亲眼目睹法制建设从欣欣向荣到陷于停顿,真是感到极度迷茫和殊堪痛心。这也正是我在后来的工作中坚定不移地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原因。”
 
大学毕业后,肖扬被分配到新疆去政法干校做教师,之后因学校撤销,又辗转调回广东,到曲江县公安局当了7年警察,后在当时的韶关地区曲江县龙归公社当了6年书记。在他的领导下,龙归公社开始变成一个比较富裕的地方,1978年底还被评为“全国农业先进集体”,肖扬本人也因此进京,受到当时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并嘉奖。
 
1980年,时任龙归公社党委书记的肖扬,曾在《南方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要尽快从外行变内行》的文章。没想到,这篇文章却引来了一场争论。反对者认为,将法律人才放到农业上,使一个内行变成了外行,是浪费人才的做法。当时作为当事人的肖扬,尽管远离法律让他觉得遗憾,但想法却简单而朴素,就是党叫干啥就干啥。此番争论让肖扬拓展了思路,那就是将内行变成外行实不可褒,而外行要在新的领域内成为内行则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得益于这点体会,肖扬在“归队”之后,无论在检察院、司法部还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强调政治、思想、道德的同时,都非常注重用人的专业性。
 
肖扬曾经说,“龙归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地方之一”。肖扬在龙归耕耘了六个春秋,每个大队的乡间小道和田头垌尾都留有他无数的足迹。如果说人民大学的四年校园生活奠定了他的法治理想,文革期间受冲击审查的四年让他切身体会法治的重要,那么他和农民兄弟朝夕相处的六年时光,则让他充分懂得国情和民生。
 
这段远离法律的岁月,增长了肖扬的人生智慧。从小的方面说,多种角色锻炼了他荣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在认识大局、掌握大局方面也逐步成熟;从大的方面说,他走南闯北,深入各级基层,执过教鞭,干过农业,……这对他个人成长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积淀和锻炼。在他即将归队政法工作的时候,他当时的一位老领导告诉他:搞经济工作要“热”,搞法律工作要“冷”。这句话肖扬一直铭记在心。
 
改革开放后,法治建设复兴,肖扬终于有机会踏上乘风破浪的法治方舟,从一名分管农业的地委副书记归队政法界,相继担任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司法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可以说,肖扬见证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从提出、形成到发展的全过程;经历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新境界,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新时代的新征程。一个人的事业能够和一个民族的法治事业紧密相连,一同起伏,一起脉动,生逢其时,躬逢其盛,乐观其成,这是肖扬的幸运。
 
肖扬非常欣赏前人的一句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正是他自己的法治情怀和法治信仰的真实写照。他在《肖扬法治文集》后记中说,“世事虽无尽,人心终有归,法治进程经久不息,我们所经历的只是法治历史篇章的一个小节,手中所持前人传来并将传给后人的接力棒。但不论人生所处时代,不论法治所处阶段,大家都在完成同一个心路历程:为着崇高的追求,向着伟大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仁者不忧——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在普通百姓眼里,共和国首席大法官是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的高官;在身边人看来,肖扬是一位慈祥可亲、温和善良的长者。
 
1998年,就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之初,肖扬走遍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每一间办公室;2008年,在即将卸任之时,肖扬又走遍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每一个处室,和同事们合影留念,握手作别。
 
2008年春节前,记者跟随肖扬顶风冒雪,来到北京朝阳区法院和天津宝坻区法院。这是他十年前上任之初确定的联系点,是他作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最后一次考察。天津宝坻区法院也是肖扬1998年就任院长后第一次外出考察的地方。宝坻法院临时安排去考察偏远的林亭口法庭,肖扬一一询问情况。寒风中,年近七旬的共和国首席大法官向法庭的法官们问候新年,并和他们合影留念。肖扬还特意查看了法官们冬雪覆盖下的菜地。这是法官们的菜地,也是肖扬司法改革的试验田。
 
在东交民巷27号最高人民法院的院子里,肖扬午后背着手慢慢散步的身影,曾经是许多人挥之不去的记忆。肖扬喜欢在散步中思考问题,了解情况。肖扬常常会向遇到的同事主动打招呼,并邀请他们一起走一段。他能随口叫出许多人、包括年轻人的名字,这一度让对方惊诧不已。
 
一位曾因个人问题“闯”进肖扬办公室的年轻干部,发现这位年近七旬的首席大法官,不仅没有对他的冒昧造访表现出任何不悦,反而是来时起身相迎,走时起身相送,并且当即解决了他的问题。
 
肖扬对人是宽容的,几乎没有人见过他发过脾气。他曾不止一次谈起过自己的为官之道,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四个字,从不整人。他对自己又是严格的。他每天有午休的习惯,午后习惯吃点水果,喝点咖啡。他坚持自己从工资中出这笔钱。2007年底,他即将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岗位上卸任前,恰逢他的人民大学同学们入校50周年。作为同学们当中最大的“官”,老同学们提出要到肖扬任职的最高人民法院看看,并希望在食堂吃顿饭。尽管当时并没有八项规定,但肖扬还是有些为难。后来,老同学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们利用周末,在最高人民法院食堂吃了一餐饭,主动向最高人民法院后勤部门超额缴纳了饭费,每人一千元钱。
 
肖扬对弱势群体有着特别的关注和感情。每次下基层,他不止一次地对司机叮嘱,“遇到‘拦轿’喊冤的百姓,不要踩油门,要踩刹车”。
 
1998年3月,肖扬就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伊始,从媒体上看到,黑龙江省铁力市天红村小姑娘隋香,在违章建筑的变压器附近玩耍时被电击伤双手,造成双臂截肢,终身残废,官司艰难地打了十年,未能得到赔偿。肖扬要求有关单位迅速调查了解并催办此案,责成黑龙江高院督促伊春市中院尽快执行生效判决,并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认真处理,同时,最高人民法院还将此案情况通报全国各级法院。不久,肖扬专程派员慰问隋香及家人,隋香获赔167万元。
 
肖扬不止一次地强调,“人民群众有难处才找到我们,寻求司法解决常常是穷尽其他救济手段之后的选择,甚至是不得已而为之,往往对我们寄予了很高的期待。能够圆满解决的,要尽快拿出一个解决办法;法律范围内难以办到的,也要做好解释说明”,“要使每一位法官都认识到,案件标的有大小之分,适用法律有难易之别,但司法公正的实现不能有主次之分,公平正义的获得不能有先后之别”。
 
肖扬的仁者情怀,还突出表现在他对生命的尊重上。肖扬坦言,“我当院长,最让我牵肠挂肚、提心吊胆、寝食不安的有两件事,一是不要办错案杀错人,二就是队伍不要出问题”。肖扬在不同时间、各个场合,不厌其烦地表示,生命一旦被错杀,任何补偿也都无济于事;他坚定不移地宣传并贯彻党的“宽严相济”“保留死刑,严格控制死刑”的政策,一方面,对该重判的坚决依法重判,决不手软;另一方面,强调不是越重越好,更不是不分情节轻重一律顶格重判。
 
2001年元旦,新世纪到来之际,肖扬发表了名为《公正与效率:新世纪人民法院的主题》的新年献辞,他在文中创造性地提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二十一世纪人民法院工作的主题是公正与效率”。他引用了一句脍炙人口的古诗,“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很显然,他说的是仁者的脚步,说的也是法治的进程。
 
三、勇者不惧——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肖扬曾经说,他是一个典型的客家子弟,客家人生性敢于冒险,勇往直前,只知求出路,不太管退路。
 
肖扬自己在回顾最高人民法院十年岁月的时候也说,“十年来人民法院工作最大的亮点是改革,最大的收获是改革,最大的突破也是改革”。他说“司法改革是一个历史跨度很长的老题目、时代感很强的新题目、风险度很高的难题目”;他也从不回避司法改革遇到的风险和困难,他说“王安石讲祖宗不足法、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其实指的就是改革,指的就是改革的风险和艰难。这就要求改革者不仅要有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有时还要有敢冒天下险的勇气”。
 
曾经有人问肖扬,改革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肖扬认为是“思想观念”上的障碍。律师制度的改革、监狱制度的改革、死刑核准制度的改革等,都曾经受过这样那样的误解甚至非议。对于这些观念上的偏差,肖扬从来不去横加指责,他认为这恰恰就是社会现实的一部分,有其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他总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带动思想观念的变化,“天下事,无患难行,患无行之人”。
 
肖扬倡导树立现代司法理念,建议中央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把“当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确定为刑事司法的指导方针。他曾语重心长地说,“作为审判机关,就应该坚决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惩罚犯罪,依法保障人权,真正做到有罪则判,无罪放人”,“有罪则判,无罪放人,这是思想观念的一大进步,是一大转变。你不要看简单的这几句话,但历史的跨度却是几十年”。
 
肖扬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期间,团结带领党组一班人,认真贯彻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改革目标,主持制定并颁布了两个五年改革纲要,涉及的改革措施达89项之多。其中有三项令人印象深刻:
 
一是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这被誉为当年司法改革迈出的最早一步,用肖扬的话说,就是“不但要让人民群众获得公平正义,而且要以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感受到公平正义”;二是提出法官职业化的重要命题,这被誉为当年司法改革迈出的关键一步,用肖扬的话说,就是“无智者不能当法官,无能者不能当法官,无德者同样也不能当法官”;三是坚定地贯彻落实中央决定,于2007年1月1日死刑案件核准权正式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这被誉为当年司法改革迈出的最勇敢一步,用肖扬的话说,就是“人命关天,不可不慎”。
 
为了落实好中央的重大决策,肖扬在最高人民法院死刑核准权统一收回后整整一年的时间里,以年近七旬之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殚精竭虑,食不甘味,参加了几乎所有的刑事审判工作会议,所到之处,必谈党的刑事政策和国家的刑事法律,必谈“疑者不杀,杀者不疑”,要让每个死刑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肖扬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十年来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最重要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确保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正确方向。”“能够亲历、见证和实施司法改革的宏伟蓝图,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幸事。”
 
2019年4月22日,社会各界自发前来送别肖扬的人排起了长龙。人们深深鞠躬,默默流泪。正如他心爱的小女儿含泪对他写下的:“以往,对来看您的人,您总是送至门口,挥手作别;今天,来看您的人络绎不绝,您带上祝福,含笑西行。”(李岩峰)
 
(原文链接: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9-04/29/content_154794.htm?div=-1)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李彩霞)
  • 版权所有:中共武威市委政法委员会 陇ICP备2000037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60202000288号
  •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能源大厦12楼 服务电话:0935-2219679 网站邮箱:wwzfx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