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人物

当前位置:主页 > 长安人物 >

【中国县域经济报】雪域高原的“白度母”

时间:  2017-09-19 12:44
雪域高原的“白度母”
 
--记甘肃天祝县大红沟乡西顶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陈桂云
 
近2年时间里,53岁的她吃在农户家、歇在农户家,与村民一起聊天、干活,参加村民家里的婚丧、嫁娶等重大活动,渐渐地,这个穿警服的村干部成了大家的贴心人。她——就是现任甘肃省武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政治处主任,时任天祝县大红沟乡西顶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陈桂云。
 
近2年时间里,大家有困难会主动找她,有些不愿或不方便给村干部说的心里话愿意给她讲,农牧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雪域高原白度母。出色的工作也得到了上级组织的肯定,2015年她被甘肃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优秀驻村工作队长”,2015年和2016年连续2年被考核为优秀公务员。
 
深入调查 精心谋划助力西顶发展
 
2014年11月,陈桂云带领政治处2名民警第一次来到天祝县大红沟乡西顶村,第一印象就是“晴天白苍苍,雨天水汪汪”,先期移民后遗落的残墙断臂间夹杂着几处低矮的院落。
 
一时间,村里的贫困状况让这个城里生活惯了的中年妇女感到了压力和责任。她顾不上眼睛手术后不足10天的不适,顾不上家里的孩子,立即着手调查摸底,为脱贫致富收集第一手资料。这个村原有村名小组7个、经过历年移民搬迁工作,目前只剩2个村民小组33户117人。建档立卡的贫困人22户,78人,贫困发生率达15.3%。贫困程度深、基础条件差、脱贫难度大是主要村情。
 
她迎难而上,带领工作队4个年青人,与乡上的包村领导一道,一头扎进了西顶广阔的草原上,走村串户,访贫问苦,调查了解牧民现状,及时掌握牧民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理清扶贫工作思路,摸清了每户基本情况和贫困原因,为22户贫困户量身定制了脱贫计划。使乡政府对西顶村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状况、贫困原因、群众脱贫希望和扶贫攻坚规划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快明确了扶贫攻坚的思路,找出问题症节,为西顶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依据。
 
认真开展两学一做 帮扶工作有序推进
 
在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的伟大实践中践行,陈桂云带领工作队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按照“三严三实”要求,认真落实扶贫攻坚工作责任制,按照“长流水、不断线”的要求,两年里完成驻村420天,带领工作队员与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一起认真落实县委“1+17+3”方案和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建档立卡、数据入网,编制精准扶贫规划,分类排摸确定按期脱贫人户,倒排“时间表”、确定“任务书”、形成“线路图”,为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做了充分准备。
 
并积极完善工作队工作制度、考勤制度、会议支队等,着力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她带领工作队利用手机在村民中普及率高的优势,在微信上开通了“西顶东怀一 家亲”,在QQ上开通了、“西顶草原”群,由她担任群主,及时宣传上级的政策、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为他们提供实时服务,及时收集村民的想法,为他们答疑解惑,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发挥行业优势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
 
去年6月全国掀起涉牌涉证专项治理活动,西顶村距县城近100公里,由于交通不便,村民的机动车挂牌办证不易,光来回的路费就得几十元,而且需要往返多次,所以村里的摩托车很少有挂牌的,大部分人无证驾驶。看到这种情况,陈桂云向支队领导作了汇报,打破管理区域限制,她带领支队车管所民警与天祝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一道深入西顶村和东怀村开展免费办理农用三轮车、摩托车牌证工作,为西顶村和东怀村共免费办理农用车业务72辆。
 
针对群众无照驾驶农用车情况,她主动联系教练员,举办了西顶村和东怀村摩托车、农用车驾驶技能免费培训班。在西顶村新村委会的院子里,建成临时练车场组织训练,精心组织西顶村和东怀村70余名村民利用农闲,积极训练,如期完成3天的培训任务,经过有序的考试,78名村民顺利考取摩托车和农用车驾驶执照。为村民节约资金3万余亿元。此举为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受到了西顶村和东怀村村民的欢迎。她常说:“扶贫无小事,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群众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只要能帮群众解决困难,提高生活水平,再苦再累我也觉得欣慰。”
 
尽心竭力 只为了百姓早一天脱贫
 
根据该大红沟乡党委关于“东片集约发展,西片移民搬迁”的发展布局,西顶村列入2017年移民搬迁计划。但她认为西顶村群众的生活太困难,应该尽快组织群众“下山入川”移民搬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西顶村的贫困面貌。
 
移民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故土难离和祖祖辈辈早已习惯的生产生活方式,使群众对移民搬迁抵触很大。为了使西顶村贫困农牧民群众早日移民,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她与乡领导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成员翻山越岭进农户,跑草场,几次三番召开群众大会,挨家挨户算经济账,做思想动员工作。冬天踏着厚厚的积雪,冒着刺骨的寒风。夏天顶着炎炎烈日,不顾蚊虫叮咬,奔波在各个牧场,她和工作队的脚印印在了西顶村的各个角落。“再大的雪,再冷的天,也不能阻断我们动员群众移民搬迁的决心”。
 
在动员移民搬迁为民谋富的道路上,她对自己的选择信心满满。经过2年的努力,西顶村贫困发生率由之前的66.7%下降到10.25%。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3233元,增加到2015年的4686元,又在2015年的基础上增加到7732元。
 
牢记宗旨 心中时刻装着群众
 
为了丰富村民文化活动,她通过多方汇报协调,为村上解决了篮球架,在村委会前,建起了一个简易的篮球场,丰富年轻人的业余生活.组建了西顶村舞蹈队,多方筹措资金,为舞蹈队购置了服装,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群众的凝聚力,和谐了邻里关系,拉近了干群关系……件件好事,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去年春节将至,由于低保卡故障,孤儿谷化甲生活面临严重困难,她拿出身上仅有的300元钱给谷花甲过年。
 
“这个城里来的女警察,虽然是市上的领导,但和我们一起嚼酸菜、吃洋芋蛋,睡土炕,一点架子都没有。这样的驻村干部我们老百姓举双手欢迎”。西顶村党支部书记刘正文说起陈桂云满脸是敬佩之情。
 
两年来,陈桂云把西顶当成了自己的家,把牧民们的事当做自己的事,谁家几口人、几亩地、多少牛羊、几个学生,她都了如指掌。特别是在开展“精准扶贫”行动之后,她和队员不知放弃了多少个周末休息时间,白天走访群众,晚上总结工作,为全村22户贫困户逐户逐人制定了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在精准扶贫的路上,陈桂云坚持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在帮助西顶解难题、促发展的过程中,主动接受锻炼,勇挑担子,不断创新,充分展示了驻村挂职扶贫干部的良好形象。她用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新的岗位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留下了进取的身影,刻下了奋斗的印迹。(牛新建)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i6466908829077471758/tt_from=
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
=weixin&iid=14953915141&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wxshare_count=1)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
  • 版权所有:中共武威市委政法委员会 陇ICP备2000037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60202000288号
  •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能源大厦12楼 服务电话:0935-2219679 网站邮箱:wwzfxc@163.com